苏履吉
《盐井》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和赏析: 1. 南望盐川五里途 - 南望盐川:“南望”表明了诗人的视线方向,即向南看。"盐川"指的是地名,可能是一个与制盐有关的地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某个地点,远眺南方的盐川,表达了他对家乡或者故乡的怀念。 2. 煮来双井水成珠 - 煮来:在这里可能是指从井中提取盐的过程。 - 双井:可能是指两个相连的井,用于提取盐。 - 水成珠
我爱居藏拙,灯光映座隅。 独行如对影,自问愧曾无? 注释:我喜爱居住在简陋的地方,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简朴与真实;灯光映照在座位的角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安详;独自行走的时候,仿佛面对自己的倒影,心中不禁自问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赏析:这首诗以“我爱居藏拙”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喜爱和追求。接着写到“灯光映座隅”,通过灯光的映照,营造出一种安静、温馨的氛围
诗句:“民情莫道软如绵,满纸虚辞辄叩天。” 译文:人民的情感不能像棉花一样柔软,他们满纸的虚假言辞都值得去询问。 注释:在这首诗中“民情”指代人民的情感和意愿;“软如绵”用来形容人民的情感柔和、细腻;“叩天”则表现出了对人民情感的质疑和不解。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苏履吉在洮州即事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民众情感的观察和感受。诗中通过“满纸虚辞辄叩天”这一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一首咏景抒怀的七绝,诗中描写了城上眺望所看见的景象:城南十里尽沙山,中有天泉月一湾。见说渥洼神马异,几回游兴未能删。 城上眺望所见的景色是:“城南十里尽沙山”写城南十里之外,都是沙滩,沙山连绵起伏、绵延不绝。“中有天泉月一湾”写沙山上有泉水,月色映照下,形成一条银白的河流,这就是有名的“天泉月一湾”。 第二句中的“见说”是“听说”。“渥洼”,指传说中的龙种神马名
【注释】 城上:城上的楼。晓望:早晨的远望。即景(ji4):眼前的景象。三危山:在今四川彭县西,因山峰似西方之危崖,故名。天边:天空的尽头。海门:指海上的关口。海门早潮红:形容海边日出时潮水涨得很快,颜色很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首句“巍峨奎阁镇城东”,用“巍峨”二字形容“奎阁”,点明奎阁的高耸入云;“奎阁”是指奎星阁
【注释】 惯捻羊毛不纺绵:比喻人懒惰,没有能力。惯捻:经常、总是。羊毛:指羊的毛。捻(niǎn):搓取。 褐衫堪护雨淋天:褐色的衣服可以保护你免受雨水的淋湿。褐衫:褐色的衣服。堪护:可以保护。雨淋天:被雨水淋湿的天气。 一番冰雹匆匆过:突然一阵冰雹从天空中落下。 便望官租免纳钱:就希望官府的租税能够免去。便望:希望。官租:官府征收的赋税。纳钱:交纳货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事生活的诗
注释:我喜欢居住在简陋的地方,门通向幽深曲折的道路。闲暇之余,我常常在此处徘徊,多半在此停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头两句写自己喜欢隐居的生活,因为居所的简陋和道路的曲折更能体现隐逸的意境。接下来的两句写自己在闲暇之余喜欢在这里徘徊,多半是在这里停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敦煌署中作 古人作吏重爱民,今人作吏先患贫。 爱民患贫不两立,聚敛何如有盗臣。 官取诸民民取士,此中应识民艰苦。 半丝半粒悉脂膏,视此岂容为过取。 我闻国计关民生,民能一心成坚城! 矧是太平亲民吏,曷不慎守贻令名。 注释: 敦煌署中作:在敦煌的官府里所作诗。 古人作吏重爱民:古代的官吏重视爱护百姓。 今人作吏先患贫:现在的人做官首先担心的是贫穷。 爱民患贫不两立:爱护百姓和担忧贫穷不能同时存在。
【译文】 狂风卷起漫天沙尘,白日昏黄似被掩埋。城中沙尘飘进窗户,几案堆满犹如霜雪。咫尺之人面目难辨,视若鬼蜮渐渐迷茫。始信人世变幻莫测,霎时明灭便是沧桑。三日两日后未见风息,瑟瑟风声令人凄凉。月夜半月东上,恍如白日重现光明。不知大风从何而来,愿天公还我云汉。呜呼人心不可测度,因风吹火肆口张狂。安知天公长鉴此情,不使肆口声如簧。 【赏析】 此诗以“大风”为题,通过描绘大风刮起的沙尘、昏暗的白日
【注释】 洮州:今甘肃临潭。柳花:柳絮。□成绵:即“□成绵”三字,是说柳絮飘散如绵,随风而动。讵料:岂料。别有天:另有一片天地。二麦:小麦。民鲜食:老百姓吃不上饭。买时先自计囊钱:买东西时,先要计算口袋的钱够不够。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5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诗人任洮州刺史。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柳花随处□成绵”,意思是柳絮随风飘散,四处飞扬,形成一种绵软的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