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贡
《按部道中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萧贡的作品。全诗如下: 寒城睥睨插山隅,秋半霜风塞草枯。 月转谯楼天未晓,角声吹彻小单于。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寒城睥睨插山隅”:描述了一个寒冷的城镇在山边矗立的景象。 - “秋半霜风塞草枯”:描绘了深秋时节,霜降之后的寒风吹动草原的景象。 2. 译文: - “寒城睥睨插山隅”,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一座冷清的城站在山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推断。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萋萋”是碧绿的样子;“连”:连接;“杳杳”是远遥的样子;“几日回”:经过几天的行走才回来;“凄雨晚凉”:凄凉的细雨在傍晚时分降临,“坐久”,长时间地坐着;“泪妆”:泪水浸湿了妆容;“晕”:指脸上的酒窝或笑容。 【答案】 译文: 碧草青青,与天空相连,远方的行人
【注释】 拟回文四首其一: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夜晚,看到归鸿飞过绿波,听到夜月下飞鹊哀鸣,便联想到友人离去而寄恨于书信。最后一句“莫山云断倚高楼”,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思念友人之情。 【赏析】 此诗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首句“春波绿处归鸿过”,写春水之绿,绿波之中,有归鸿掠过。春波绿处,指暮春时节,万物复苏,绿意盎然,春波荡漾,故用“绿”来形容。“归鸿”,即南飞的大雁
【注释】 ①真容院:即真容寺,位于杭州灵隐。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这里讲经说法。②魔宫佛界等空虚:“魔”、“佛”都是指佛教中的概念。“魔”,这里指佛教中的烦恼、业障;“佛”,指佛教中的觉悟、解脱。③此理何曾属有无:这个理,是指佛法的道理。④直向台山始相见:直向,直接面对;台山,指天台山,是佛教中著名的灵山胜地。⑤可中还有二文殊:文中的“中”指中间;二文殊,指文殊菩萨。文殊是佛教中的智慧象征
读火山莹禅师诗卷 金代萧贡七绝赏析 金京兆咸阳人,字真卿。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 长短都归一梦中,身前身后两无穷。 李憕信士今如在,定向江湖访泽公。 注释: 1.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萧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答出原诗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及重点词语分析,最后点出手法,并赏析其效果。“三阁花深白昼迷”,“阁”是宫殿的楼台,“花深”指繁花满目,形容景色美丽。“白昼迷”是说白日里也看花了人。“三阁花深”句意:三座华丽的高楼,花光灿烂迷人心魂。“酒催狎客赋宫词”,“酒”是借喻,暗指权贵;“赋宫词”是指作诗歌颂宫苑美景。“管弦”句
岢岚地势横三汊,河朔城墉挂一箕。 紫塞高连寒日短,黄榆落尽长年悲。 注释:岢岚(kē lán):山名,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地势横三汊:即山势横亘,有三条支岔。三汊指滹沱河、沙河、汾河等三条主要河流交汇处。河朔城墉挂一箕: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城墉,城墙。箕,箕形的土堆。指黄河以北地区的城墙上积雪覆盖,像簸箕一样堆积。紫塞:边塞。因长城多用紫草染色,故称。这里泛指北方边境。寒日短
【注释】窟野:即今内蒙古五原县。管岑:地名,在今河北张家口一带。 按部道中二首其一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河东节度时,从五原出发,沿黄河东下至管岑(今河北张家口),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和心情变化。 “窟野河津水没腰”,窟野河津,指五原。诗人来到黄河边,看到河水上涨淹没了腰间,心中十分感叹。 “管岑官路雪封条”,管岑,今河北张家口附近。官道被大雪覆盖,难以行进
日观峰 半夜东风搅邓林,三山银阙杳沉沉。 洪波万里兼天涌,一点金乌出海心。 注释:在夜半时分,东风轻拂着邓林,使得远处的三座山峰显得模糊不清。 译文:在深夜时分,东风轻轻吹动着邓林,使得远处的三座山峰显得模糊不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日观峰在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风、云、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句“半夜东风搅邓林,三山银阙杳沉沉”以时间为背景,将邓林
杨侯画晋公临江赏梅乐天与鸟窠禅师泛舟谈玄不顾而去戏为一绝以代晋公招乐天同饮云 【注释】 明妆:明亮的妆容,这里指梅花。冷蕊:清寒的梅花。两清:清新。面缬:面饰花纹。浮光:浮动的光泽。数爵:几杯酒。𢪛拭:擦鼻,指饮酒时的动作。风前:风吹过来的时候。寒鼻液:酒后打喷嚏。来:动词,到。雪中春:雪中的春天,比喻难得的聚会。 【赏析】 这是一首应和诗。诗写在一次宴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