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注释】: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歌词。六首:指《杨柳枝词》六首。通州:今四川达县。凤城:古称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组诗之一。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写离情别绪。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妙。 首句“夹道青青到凤城”,描绘了杨柳树在大道两侧生长,一直伸展到京城的景象。这句诗以“夹道”
注释:杨柳枝,即“杨柳枝词”,是一种乐府诗体,多写离别之情。 至元四年春:指作者至元四年春天时在通州道中所作。 齐化门东:京城北京的城门,位于今北京市宣武区地安门外大街。 醉别时:喝醉了酒分别时的情景。 主人折赠最高枝:主人把最高的柳树枝折下来赠送给我。 船开酒醒潞河远:船行到潞河时酒醒了,但潞河已经很远。 回头烟树漫参差:回首望去,只见一片模糊的烟树景象。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至元四年春天
注释:杨柳的鹅黄色映照着晓雾,长梢儿袅娜地舞弄着明媚的春天。等到浓阴满树的夏日来临,又不如春天月光下惹人怜爱。 赏析:此词写杨柳的早春景象。首句写柳色,“鹅黄”点出春意。二句写柳枝,“袅娜”写其形态。三句说柳的浓荫遮天蔽日,四句说柳叶翠绿,与春月争妍。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快
注释:玉泉山下,绿柳垂丝。曾看见先皇驻驾时,翠辇金舆在何处,烟雨中飘散着露珠的杨柳叶令人不胜悲伤。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六首之一。“六首”是泛称,实际上只有这一首。诗人通过描写柳树,表达了自己对先皇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注释:在齐化门东边的驰道上,杨柳枝条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鹅黄的颜色。我想问问谁能把我移栽到龙池边,让我摇曳着身姿扑面而来,散发阵阵清香? 赏析:这首小诗描写了春天柳树的景象。“杨柳枝”,是说杨柳树枝条长出新芽,嫩绿欲滴,随风摇曳,如少女的秀发,婀娜多姿。“齐化门东驰道上,鹅黄闪色弄新阳。”“齐化门东”指京城东面城门齐化门一带。“鹅黄闪色”形容初长出的柳丝颜色嫩黄,闪动着微微的光泽
杨柳枝词 其三 渭水桥边送别时,马前折赠笛中吹。 若教系得离情住,那管千丝又万丝。 注释:渭水桥边是送别的地点,送别时人们折断柳枝赠予离别的人,以表达不舍之情。笛中吹奏的是《折杨柳》曲调。如果能够将分离的情感拴住,就不会再去想那些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渭水桥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折柳赠别这一传统习俗
注释:一阵杨花飘落,让人感到一阵愁绪。我坐在绿荫之下,停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不要嫌弃那些不折的柳枝赠给我,因为有黄莺在上面歌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首句写杨花,次句写舟行,三句写岸上之景,末句写岸上之鸟。全篇以杨柳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用“一阵”来渲染杨花飞落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同时“柳”与“愁”谐音,所以杨花又暗指人的离愁别恨
注释:天上纤柔的柳枝挑起了新愁,青眼鹅黄忆起旧时游历。只有长长的丝带牵不断,洛阳城里映照着朱红楼台。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词》其一。诗人以“天纤”、“长丝”作比喻,描绘出一幅杨柳依依、情意绵绵的画面;而“牵不断”三字又点明柳条的柔韧,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杨柳枝 高缕千丝纤暖风,带烟笼雾市桥东。 绾成幽恨斜阳里,折断离情细雨中。 注释:柳树枝条高而细长,在温暖的风吹拂下飘动着千丝万缕。笼罩在烟雾缭绕的市桥东边。把柳枝绾成愁怨的意象,寄托着深深的忧愁。在黄昏的时候,柳枝被折断,象征着别离之情。在细雨中,柳枝被折断,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杨柳枝的柔美和易折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哀愁。首句“高缕千丝纤暖风”描绘了杨柳枝条高耸
【注释】 1.杨柳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有“折杨柳枝”曲名。此诗应即取此曲之意,或即用此题。 2.阴阴:树的枝叶茂密的样子。汉将营:汉朝的将军营垒。 3.鼓鼙(pí):军用号角。鼙:大鼓。 4.少年:指年轻人;这里指年轻的歌女、舞女。 5.柘弹铜丸:柘木制作的箭。 6.晓莺(yīng):早晨的黄莺。 【赏析】 这首诗以咏柳起兴,托物寄兴,抒发了诗人对青春年华流逝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