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注释】 杨柳枝:乐府诗题目,本诗借咏杨柳枝,抒发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与不舍之情。 君莫折:别折断我。 两枝难作一枝合,一心分作两心时:比喻夫妻分离。 【赏析】 《杨柳枝》,为唐代教坊曲名。唐元稹《杨柳枝·古词二首》序云:“予始闻之长安,先于穆宗皇帝朝,故国艳西施、毛嫱、郑袖、樊姬、飞燕之俦,并歌此词,曲度被弦者,声声似莺啼燕语,无一字无妇人态。”可见,《杨柳枝》原是一首情歌。
【解析】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汴水堤边薪可束,永丰巷口绿成堆”意思是:汴水上堤岸的柳树枝条可以编成捆,永丰巷口种下的柳树枝条已经长成堆。“盛衰到底皆惆怅”,意思是:兴盛与衰落到最后都会让人感到惆怅,这两句是第一层。“何不移根种马嵬”,意思是:为什么不把柳树种到马嵬山坡上去,这几句是第二层。“赏析”从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注释:①汴水:即汴河,流经北宋京城开封,后流入淮河、长江
杨柳枝 独于高处接阳和,占得春风分外多。须信繁华易摧折,不如柔弱拂江河。 【注释】 柳:指柳树。 阳和:指阳光和煦、温暖。 占得:享有、占有。 须信:须知、应当相信。 繁华:繁华景象。 摧折:折断、摧毁。 拂:轻轻掠过。江河:比喻浩大的河流。 【赏析】 是一首咏物诗,写在春天万物复苏之时,柳树的枝条嫩绿柔长,婀娜多姿,它那细长柔软的枝条,轻拂着滔滔江河,形象地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色
注释:只有高高的枝干才能攀上去,那些难以攀折的地方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怪得楼上的画眉女,总是在春天早晨凭栏远眺。 赏析:诗中以杨柳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企及的惆怅和无奈之情。诗中以杨柳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注释】尊姑:指妻子。久矣:很久了,很久没见了。情疏阔:感情淡薄。呼酬酢:呼唤应酬。留连:恋恋不舍。杯酒灯前斟酌:在烛光下饮酒。身如缚:比喻被束缚住了。 【赏析】此词是一首写闺怨的词。上片写久别重逢时妻的冷漠和丈夫的失望;下片写夫妻离别后妻对丈夫的思念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全词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闺怨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子中心思想的残酷现实
杨柳枝 · 词二首 杨柳东风尽日吹,柔条应自不禁持。都门三月伤心地,强半青青赠别离。 注释:杨柳枝头被东风持续地吹拂,柳条本应柔软而易于折断,却依旧坚韧地挺立着。在长安的都门,三月的春风中,柳树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仿佛是春天对人们分别的一份祝福。然而,这青翠之中,也蕴含着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杨柳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
注释:刚过清明节,雨后的池塘映出了杨柳的影子,随风起舞,翩翩动人。我深情地拟想自己就是这风和光的主人,珍惜着长长的柳条,等待少年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清明时节,雨后天晴,柳影摇曳,作者想象自己是那风和光的主人,怜爱长条的杨柳,并期待着少年时光。下片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柳树的情态。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在唐代,诗歌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和审美的重要手段。司空图的《杨柳枝·二首》便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内容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第一首诗(西园雨打杏花稀,便面章台事已非。只恐无情堤上柳,又将风絮送春归): - 西园雨打杏花稀:描绘了一幅西园里雨水打在稀疏的杏花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 - 便面章台事已非
诗句注释如下: >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 > 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译文: > 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万条柳枝都显得生机勃勃。我站在马鞍上眺望远方,心中已经充满了对往事的思念和感慨。 > 当年,凤凰聚集在城边的大道上,我曾深深喜爱着那细长的柳枝,轻轻地拂过那画桥。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绘和回忆往昔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感伤
杨柳枝 杨柳杨柳复杨柳,舞罢青衫困垂手。 相如病思最多情,沈约才清更酣酒。 君看好鸟鸣枝闲,日与春风问安否。 清明前后峭寒时,好把香绵闲抖擞。 译文: 杨柳树又绿又多,跳舞后累了双手下垂。 司马相如因思念而心有余悸,沈约才情清新却沉醉美酒。 你看那鸟儿在树枝上欢快的歌唱,我每天和春风问候你的安好。 清明前后,天气寒冷刺骨,最好把香绵披风随意地抖一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柳树、春风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