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杨柳枝 数树新栽在画桥,春来犹自长长条。东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注释】 杨柳枝:即《折杨柳》。
诗句释义及赏析 杨柳枝 老催人 - 注释: 杨柳的枝条常常用来象征青春或时光流逝。这里“老催人”表达了时间对人的催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迅速更迭。 - 赏析: 此句以杨柳的生命力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无论多么坚韧的生命终将消逝,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春去春来春复春 - 注释: 春天过去,又迎来新的春季。重复“春”字,表现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和时间的循环。 - 赏析:
下面是对《杨柳枝》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清江一曲柳千条”:在清澈见底的长江边,一条弯曲的小河旁生长着成百上千条柔软的柳树。 - “二十年前旧板桥”:二十年前,我与美人在这座古老的石板桥上分别。 -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我曾在这里与心爱的人分别,如今我仍然怀着深深的遗憾,期待她的消息直到今日。 2. 译文: - 我站在清江边的曲流旁
杨柳枝 · 词 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霸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注释:柳树枝条细长柔弱,仿佛美人纤细的腰肢和精致的眉毛,春天来临之际,柳树的枝条柔软如丝,随风摇曳。在霸陵原上,柳树见证了无数离别,但很少有柳树能够像地面一样笔直地生长。 赏析:这首《杨柳枝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美丽形态及其与人们情感的紧密联系。前两句通过描写柳枝的形态和色彩,展现了其材质之美
注释 杨柳枝:《杨柳枝》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一笼金线拂弯桥:形容垂柳如丝缕般轻柔。 几被儿童损细腰:指柳树的枝条被孩子们折断。 无奈灵和标格在:灵和,指柳树,这里指柳树的品格或风韵。 春来依旧袅长条:春天到来,柳树枝条依然柔美地垂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柳的柔姿,后两句写柳的风骨。首句“一笼金线拂弯桥”,写柳树垂丝般的柔姿;二句“几被儿童损细腰”,写柳树被小孩子们折损枝条
注释: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译文:在青鸟泉边草木复苏的春天里,站在黄云弥漫的边塞之上,那是戍边的将士们。如果有一天能够带回这绿色的柳枝来,我愿意不怕风吹日晒雨打,不怕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战士生活的诗。诗人以杨柳作比,抒发了对远方戍守者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远方的战士们能够平安归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士兵们的关心和敬意。这首诗语言朴实
杨柳枝 · 词 春风拂柳千丝舞,万里桥边酒旗飘。 肠断声中笛声催,不堪入曲入人心。 注释: - 杨柳枝:一种古代歌曲的名称,通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景色。 - 春风:此处指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活力。 - 千万枝:形容柳树众多,枝叶繁茂。 - 万里桥:一座横跨河流的桥梁,象征距离与连接。 - 酒旗:酒馆门前挂的旗帜,代表热闹的商业活动。 -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或思念之情。 - 不堪入曲
杨柳枝词九首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序】 杨柳枝词,唐代诗人刘禹锡晚年所创之作,其内容以咏杨柳为主,兼及其他风物与情感。诗中巧妙地融入了杨柳之形态、风韵及故事习俗,通过直接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同时提高了艺术水平。本系列共九首,每首都有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旨在传达作者对自然美、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 【序】 《杨柳枝词九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晚年所作
注释: 杨柳枝:这是一首描写杨柳的诗。杨柳枝,即柳树的枝条。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春天的江面上,杨柳千条垂下,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这柳树是在二十年前,也就是诗人年轻时离开的地方——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当年,诗人曾经在这座桥上告别一位美丽的女子,但至今仍然没有她的音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作,通过对杨柳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隋家不合栽杨柳,长遣行人春恨多。 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首诗中,刘禹锡借柳树的命运,隐喻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后,导致国力衰弱的历史教训。诗的开头两句“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描绘出了杨柳枝随风摇曳、飘洒的情景,如同绿色的丝带般美丽,但又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