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隋家不合栽杨柳,长遣行人春恨多。

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隋家不合栽杨柳,长遣行人春恨多

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首诗中,刘禹锡借柳树的命运,隐喻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后,导致国力衰弱的历史教训。诗的开头两句“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描绘出了杨柳枝随风摇曳、飘洒的情景,如同绿色的丝带般美丽,但又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忧愁。这里的“飞絮”指的是杨柳的种子或枝条,随风飘散,给人一种飘零的感觉。而“扑晴波”则形象地表现了这些絮飞到水面上的景象,使得春天的景色更加动人而又略带忧郁。最后两句“隋家不合栽杨柳,长遣行人春恨多”,则是对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讽刺。隋炀帝为了显示国威,征发民工大修运河,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诗中的“隋家”指的是隋炀帝的家族,他们不该再随意破坏自然美景,给后来的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和哀怨。整首诗以杨柳为线索,通过描写杨柳的美丽与悲剧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其深邃的艺术境界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