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
注释 1. 海涌峰巅烟雾浓:描述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 2. 使君载酒意何隆:指使君(可能是诗人的官职)带着美酒,其情意深厚,令人感动。 3. 川明帆影摇霜树:指江面上的船帆在霜白的树木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如同一幅动人的画面。 4. 山静秋声落夜桐:秋天的山景宁静而深远,声音如落木般清脆,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祇地黄金宁踞虎:形容土地肥沃,仿佛黄金般的富饶
【注释】 1. 抚:慰问。吴和申元渚:即宋申履,字元渚。 2. 三旬:三十天。 3. 叆叇:浓云密布。 4. 仙梵:佛经。 5. 素飧:素食。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首联写诗人在祈雨的时节里为国分忧;颔联用典抒怀;颈联写甘霖普降,清风入歌;末联写百姓感恩。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爱和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抒发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赴义词三章自述 【注释】:夙训(夙,早):早年接受教育。训,教诲;诗书:指《诗经》和《尚书》。鼓征:擂鼓出征,这里指从军征战。绝口:闭口不谈。苍苍:苍天,指命运之神。施:给予,施舍。存恤:保佑,救济。秉耒:持农具耕田。全身得所生:保全性命,得以生存。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即将出征的士兵所写的劝勉诗。开头两句写诗人早年受教于诗书,现在却要挥戈上马去从戎,表示对战争的厌恶。“绝口”,即“缄口”
神郁空传汉史中,何如翔鹤表綦隆。 羹墙日日思芳躅,彷佛缑山唳远风。 注释与赏析: - “神郁空传汉史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感叹历史虽广博却无法完全传达其深远的意蕴。 - “何如翔鹤表綦隆”:通过比较,诗人以翔鹤的高飞象征自己高洁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 - “羹墙日日思芳躅”:比喻自己的行为如同羹墙一样,虽然存在但却难以被人察觉和欣赏。 - “彷佛缑山唳远风”:借用缑山的典故
在明代张国维的《卜筑三首其二》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境界。诗的内容如下: ``` 邱中结构偏宜小,物外探搜只支真。 谷口堪施诛草力,林塘疑傍浣花滨。 ``` 注释与赏析: 1. 结构解析:“邱中”指的是丘中,即山中的空地,此处用来形容空间的狭小和私密。“结构偏宜小”表达了诗人偏好这种小规模、宁静的空间
【注释】来鹤楼:在今江苏南京市,唐时诗人王维曾登此楼。王端公:王之涣的诗号。 神郁:指诗人心情抑郁。汉史:指《史记》。汉高帝刘邦称霸天下之后,封韩信为楚王;后来,吕后用计将韩信害死。韩信死后,其家僮告发韩信谋反罪,高祖大怒,欲斩之,幸得樊哙劝阻才免。此事传为美谈。这里比喻诗人胸怀大志,但屡遭挫折,壮志难酬。汉史:指汉高帝刘邦、吕后及韩信三人之事。空传:徒传。翔鹤:喻指有远大抱负的人
赴义词三章自述 艰难百战戴吾君,壁垒东南气厉云。 死去仍为朱氏鬼,精灵常傍孝陵坟。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 1. 艰难百战戴吾君:描述了在战争中的艰辛和对君主的忠诚。 2. 壁垒东南气厉云:形容战场上的气势如虹,如同云霄般壮观。 3. 死去仍为朱氏鬼:即使已经死亡,灵魂仍然归属朱氏家族。 4. 精灵常傍孝陵坟:指灵魂时常围绕着明朝皇帝的陵墓。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忠诚
【注释】 生平:一生。宋残书:指宋元时期的书籍,多为元朝所毁。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与伪儒相对。先生:对人尊称其学问、品行等的敬词。崇:崇尚,敬重。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祭器,这里比喻学术、文化。姑苏:苏州,古称吴郡。盛:兴旺、繁荣。 【赏析】 此诗首句“生平怕读宋残书”,点明作者平生厌恶读宋元时代的书籍,原因是那些书籍都是元朝人所毁掉的,是元朝统治阶级污蔑和攻击宋朝知识分子的伪作
赴义词三章自述 一瞑纤尘不挂胸,惟哀耋母暮途穷。 仁人锡类能无意,今古由来孝治同。 注释:在临终之际,连身上的尘埃也没有,心中只是为年迈的母亲感到悲哀,因为她已经走到了人生晚年。那些仁爱之士给予我们的恩惠和关怀,我们没有一点私心,因为这是自古以来的孝道精神。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哀痛以及他坚定的孝道理念。诗中“一瞑纤尘不挂胸,惟哀耋母暮途穷”描绘了诗人临终前的情景,他的心中只有母亲
鹤山书院次王端毅公韵 看来棹楔穆陵书,已识庚桑献大儒。 忠孝永垂臣子鹄,景行时觉震苏苏。 注释: 看来:看来是 棹楔:船桨 穆陵:地名,在今河北遵化西北,汉文帝刘恒的封地 书:指书信 已识:已经认识到 庚桑:人名,姓庚,名桑 献:进献 大儒:大学者、大儒士,这里指有学问的大人物 忠孝:忠诚孝顺 永垂:永远流传 臣子鹄:臣子的楷模 景行:大节 时觉:时常感到 震苏苏: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