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
注释: 天下的美景,是人可以前往的。但止于观赏,不能居住。只有白云洞为先陇所有,没有车马喧哗,可以独自入睡,醒来后言语,这是它所为纪。一绝。 曾寻找三洞想商山,车马纷纷阻碍闭关。 谁像白云私自占据着,只留明月弄出幽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白云洞的宁静美丽,以及明月的高洁清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答题时注意认真阅读选项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定位到诗句
注释: 垂钓之处,不用拉动渔舟也不用披上鱼蓑。兴致来了,我就坐在石头上来戏弄清澈的波光水影。 水冷任凭鱼儿自由跳跃,解得庄子的乐趣真不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垂钓的情景。诗中“不拽渔舟不着蓑”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态度,不受世俗的束缚,随心所欲地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兴来坐石戏清波”,则写出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心境,感到身心舒畅。 诗的后两句“水寒一任游鳞跃
注释 1. 经始:开始修建。 2. 茅屋依岩巧在因: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巧妙地依附于山岩。 3. 子楹初立势凌旻:子梁刚竖立起来,其气势足以凌驾于天空之上。 4. 栋云池月无生有:栋梁和云彩,池中的月亮都充满了生机。 5. 曲水残山假却真:弯曲的水流和残留的山峦,虽是假的却让人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 6. 仲蔚蓬蒿开径日:仲蔚开辟出一条通往蓬蒿的小径,让阳光可以洒满整条小道。 7.
这首诗的翻译是: 珍重甘芳挹注殊,一筒中引万玑珠。 坐观偷渡违行地,领略初生胜啖臾。 庐岫飞流宁复稚,江心远没亦成奴。 法同抱瓮非机事,谷里经纶总是愚。 注释: - 石乳入池与珠璧水合味合则杂余: 石乳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味道很特别,就像珍珠和宝石混合在一起一样。 - 截竹为筒命小僮持向乳缝处承注八罂: 用竹子制作了一个筒子,命令小僮拿着它走向石乳的缝隙处倒进去。 -
【注释】 道傍:路边。榆柳:泛指树木。榆柳树皮:榆树、杨树的树皮。树肤:指树干上的皮。榆树、杨树皮上长满了树毛,故称。苌楚:即苌弘,周朝人,博学多才,为周景王大夫。他忠心为国,却遭诬陷而死于非命。得无知:意谓死而无闻,没有知遇。 【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五言律诗,共二首。此诗前两句以“叹”字起兴。诗人由眼前所见想到农民在烈日酷暑中辛苦劳作的情景,便发出感叹:四野萧条
【注释】 榆柳:榆树与柳树。道旁:道路旁边。皮:树皮。饥民:挨饿的百姓。取食殆尽,比喻被榨取得所剩无几。感而赋之:因感慨而写诗。赋:诗歌的一种体式,用韵文写成,表达思想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目睹人民饥寒困苦的生活情景后有感而写的。首句“皮尽心伤生趣穷”,是说树皮被人们剥尽,说明人民生活已经陷入困境,生命的乐趣已经耗尽了。这一句以“心”字领起,表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感受和同情
【注释】 云表:指天空。圆流:指水流如圆珠滚动。如意匀:形容云彩的形态。琢瑶散雪:指云彩洁白如玉,飘洒如雪。总非伦:总比不上它(白云)的美妙。灼灼:光彩鲜艳的样子。重渊色:指深潭的水色。岩岩:山石高耸的样子。日丽:太阳明媚。悬泉:瀑布。幽壑:深谷。媚:美好,秀丽。月明:月光明亮。飞溜:急流。夜光新:指月光照耀下流水闪烁如夜光。溅衣:水花溅到衣服上。浑无物:指水花溅到衣服后不再有东西。元探象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和诗句内容理解诗意。 “独余清梦绕长松”,意思是只有我独自的清梦萦绕着那长长的松树。清梦:清幽美好的梦境; “醒着青鞋逐梦踪”,意思是我醒来后穿着青色的鞋子追逐自己的梦想。青鞋:青色的鞋子,指梦中的足迹。逐梦踪:追逐自己的梦想。 “爽气来迎四五里,野桥经渡两三重”,意思是清爽的气息在四五里之外迎接着我
注释:在故居旁边建造别业,不用花钱购买山。喜欢用酒器饮酒赏月,但知道避开贤人。 赏析:此诗写诗人的隐士生活。首句写筑屋造园,不费钱财;次句写饮酒赏月,自得其乐;三句写与友人欢聚,知趣避贤。全诗以“好用沽𨤍醁”领起,点明主题,而“衔杯识避贤”又深化了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