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四野叹遗黎,树屑和糠强救饥。
一望垂枯榆柳色,谁言苌楚得无知。

【注释】

道傍:路边。榆柳:泛指树木。榆柳树皮:榆树、杨树的树皮。树肤:指树干上的皮。榆树、杨树皮上长满了树毛,故称。苌楚:即苌弘,周朝人,博学多才,为周景王大夫。他忠心为国,却遭诬陷而死于非命。得无知:意谓死而无闻,没有知遇。

【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五言律诗,共二首。此诗前两句以“叹”字起兴。诗人由眼前所见想到农民在烈日酷暑中辛苦劳作的情景,便发出感叹:四野萧条,田野一片荒凉景象,连树皮也被人们刮光了;农民们忍饥挨饿,靠吃榆树、杨树的树皮和树根度日。这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中间四句写百姓之苦。诗人想象他们望不到边的树影,满目疮痍,悲凄万状。最后一句,诗人用苌弘的故事来作结。苌弘是周朝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诬陷,最终被杀害。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被冤杀的忠良。

李绅的这首《悯农》一反过去悯农诗那种直接描写农民的悲惨处境,而是从侧面入手。他先写出农村荒芜、人民贫困的景象,接着又描绘出广大农民盼望丰收的心情,最后才揭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就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也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力量。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