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注释】 题林大用隐居饭牛山:林大用隐居在饭牛山。 山田:山间的田地。 多白石:有很多白色的石头。 阳陂:水边的高地。丰草:丰盛、茂盛的草。 瘦地:贫瘠的土地,这里指耕地困难的地方。 饭之:以……为食。 当宿饱:应该吃饱。 近午:正午时分。 牛背热:牛背被太阳晒得发烫。 出耕:开始耕地。 须及早:需要尽早地。 解纼:解开衣带。休树阴:不要树荫。 觳觫(hú sù)老: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觳觫
后出军五首 解析杜甫《后出军》五首 1.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作为唐朝官员,目睹社会动荡,写下《后出军五首》,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艺术才华著称。 2. 第一首赏析 - 诗中描绘了一位军人在战场上的勇敢形象,突出其无畏精神与忠诚。 - 诗句“先锋才攻门
漷南有农夫,家中只有一辆车。王师征淮蔡,官府派给军粮。老翁没有儿子,独自一人承受重担。劳苦奔波千里役,雨水泥泞半路上。到达军营遭焚烹,老翁逃离故乡村。车牛已尽力,户籍仍要登记。府帖星火下,继续赶往前线送。破产不设新,受笞无完肤。老翁徒手归,泪水满破旧衣裤。问家墙屋在何处,榆柳余下残株树。野雉叫啼梁间地,狐狸挖洞台阶边。老妻出外打工吃,四处张望筐箧空。官府更添新差役,我实骨髓都枯干。仰天大哭欲死去
后出军五首 行行铁兜鍪,队队金骆驼。 呜呜吹铜角,来来齐唱歌。 总戎面如虎,指顾挥雕戈。 马踶无贼垒,手棰可填河。 王师本无敌,安用战图多。 注释: 1. 行行铁兜鍪:每走一步就佩戴着坚固的头盔。 2. 队队金骆驼:每个队伍就像骆驼一样,整齐划一。 3. 呜呜吹铜角:士兵们吹着铜角号,发出的声音响亮。 4. 来来齐唱歌:战士们整齐地唱着歌。 5. 总戎面如虎:将军的面容像老虎一样威猛。 6.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中秋月二首(其二)》。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夔州时所作。诗中通过“见”和“闻”两个角度,写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前四句写景:当年赏月,饮酒赋诗;今夜望月,长叹不已。 中间六句写情:近闻钱塘被破,血流成河;官军虽杀贼,而斯民已多伤亡;不知亲人朋友,生死如何? 后六句写意:徘徊庭中影,对酒起长叹。死生两莫测,欲往书问难。仰视云中雁,安得托羽翰。凄其衰谢踪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的诗。首四句写白杨多悲风,黄叶满行路,荒沟寒水碧,乱石且无数,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为后四句送别作铺垫;接着以“我兴远送别”四句,写诗人自己心情沉重,对友人依依惜别,伫立凝望,生发百虑,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最后两句写归人驱车而去,劳歌凄凉,回首重愁暮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眷恋。 【注释】 齐化门:在今北京城东。 白杨:泛指杨柳等树。 黄叶:指秋天的树叶变黄。 荒沟
【注释】 魔贼生汝亳,獠贼起于海:魔贼指黄巢起义军,在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颍)一带活动;獠贼指广西、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农民起义军。生:发生,产生。汝亳:汝州。 婴锋天狗触,堕网奔鲸骇:天狗即指黄巢起义军,“婴锋”指直冲敌阵,“堕网”指落入敌手。“鲸骇”,形容黄巢起义军势如巨鲸,凶猛无比。 徐方一战收,振旅已奏凯:徐方即徐州。“奏凯”指奏乐庆功。 江浙尘既清,豫章围亦解:浙东一带的叛乱已被平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注释与题目要求等,逐一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 首联“寒夜何皛皛,中庭积繁霜”:在寂静的寒冷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庭院,地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这是何等清冷的景象啊。 颔联“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夜幕降临,天上的银河倒悬下来,像一条白色的长河,流光溢彩,照亮了大地
古镜 古镜色如墨,照人不见形。 我照乃见心,洞彻天地明。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 【注释】 1. 古镜色如墨:古镜的颜色像墨一样黑。 2. 照人不见形:古镜可以照出人影,但看不到人的形体。 3. 我照乃见心:我通过这面古镜看到的是自己的内心。 4. 洞彻天地明:这面古镜能洞察一切,连天地都变得明亮通透。 5. 自是世上人:这是世间的人们,他们只看到了外在的美丑。
【诗句释义】 我军在城东门,喊声震动屋瓦。百万敌军压过来,此贼何足挂齿。狂锋尚力拒敌,转战中鲜血喷洒。城中设有暗沟壕,多有人马陷其中。将令毋轻易进入,明白当用一鼓之力攻。 【译文】 我军在城东门,喊声震得屋瓦都响。百万敌军压过来,这贼人不值得我们去打。狂怒的战士仍力拒敌人,战场上血花四溅。城中有暗沟壕,许多兵士和马匹陷入其中。将领命令我们不要轻率进攻,应当明确表示要一鼓作气攻进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