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周汉长公府临安故城二图 主家楼观郁参差,想见当年全盛时。 宫草细侵行辇路,苑花深覆泛舟池。 瑶台仙去尘生海,甲帐神来风满旗。 好在画图留胜迹,五云长护鹤笙祠。 注释: 1. 主家楼观郁参差:指的是主家的楼台建筑参差不齐,高低错落。 2. 想见当年全盛时:想象过去那个繁荣鼎盛的时代。 3. 宫草细侵行辇路:皇宫里的花草轻轻地侵占了供皇帝乘坐的车驾行走的道路。 4. 苑花深覆泛舟池
诗名:《送方玉壶羽士之京师》 学道武夷还上清,羽人毛骨鹤同轻。 丹留别室生虹气,啸隔空山作虎声。 剑外鬼神来叱咤,画中河岳入经营。 缑山合在飞廉馆,会见祠光彻夜明。 注释与赏析: 1. “学道武夷还上清”:此处描述羽士通过修炼武夷山,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如同归返到清静无为的上清境地。武夷山是道教中的名山之一,被视为修炼的圣地。 2. “羽人毛骨鹤同轻”:形容羽士的身体轻盈如羽毛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玄都桃是旧时花,曾驻春游送客车。 - 玄都桃:一种古老的桃花树,常在古代诗文中象征时间或历史的变迁。 - 春游送客:描述春天时节的出游活动,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译文:玄都的桃花曾是过去岁月中的美景,它们见证了人们春天时的欢聚和送别。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玄都桃”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2.
【诗句释义】: 1. 挏官载出橐驼马,分得官壶给事家。 挏官:官职名。橐驼:指骆驼。 2. 代饮酪奴宁许敌,蒸豚人乳不成夸。 代饮:代替主人喝酒。酪奴:指替主人倒酒的人。 3. 肥凝晓露䲭夷革,香带秋风苜蓿花。 肥凝:凝结成膏状物,这里指奶酪。䲭夷革:即羊羔皮,一种皮革。 4. 长与诗翁消酒渴,肯辞为客住龙沙。 长与:长久地与。诗翁:诗人。龙沙:指龙游泽,在今河南汝州西。 【译文】:
海楼为宛丘秋藏用题 不著阑干百尺高,难容此客卧云涛。 深连厚地三千轴,迥压神仙十五鳌。 日影夜生浮画栋,珠光秋孕射霜袍。 醉来白眼看馀子,未许元龙气独豪。 注释:不倚靠栏杆就能登上百尺高楼,难以容纳我这个客人在云涛之上栖息。 深深地与大地相连,有如三千轴的布帛;远远地凌架着十五座山峰。 夕阳映照之下,楼的影子倒映在浮动的水面上,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 珍珠般的光彩照亮了秋天的衣服
诗句释义 1 一夕星坛蜕羽衣: 描述了在一次星祭仪式中,张伯雨脱下了象征着他的道袍羽衣。 2. 山灵何许散灵辉: 询问山中的神灵如何释放其灵力,可能象征通过修炼获得的超常能力和智慧。 3. 书留真诰陶弘景: 提到了《真诰》这部道教经典,以及陶弘景作为作者和实践者的身份。 4. 名在丹台马子微: 提及名字(名)被记录在丹台,而马子微可能是一个与丹术有关的术语或者人名。 5. 海上青骡应远去:
云台真馆为上清周用章作 突兀中天积翠遥,层台宛似郁罗萧。 清池晓浴丹如火,白石春耕玉有苗。 此地来龙如可筑,他年归鹤底须招。 只应月夜游仙侣,时复吹笙下紫霄。 注释: - 突兀中天积翠遥:突兀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样子,中天则是指天空的中心位置。积翠远指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缭绕,显得苍翠深远。 - 层台宛似郁罗萧:层台指的是层层叠叠的高台,宛似是指像……一样,郁罗萧可能是指郁郁葱葱的树木。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题目为“挽张伯雨宗契”。诗的内容如下: 童稚情亲到白纷,真香几向鹊炉焚。 丹成自浣天坛雨,剑解空埋月涧坟。 山友分将石刻帖,门人唱得锦飞群。 他时会续君前传,刊作青琼板上文。 注释: 1. 童稚情亲到白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童年时代的友情如同缤纷的白花,纯洁而美好。 2. 真香几向鹊炉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香气就像鸟儿在炉火中燃烧一样,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注释】 正一冲和宫:即中和殿。虞学士:指唐代虞世南。 过眼花:比喻转眼即逝的事物。前王:指唐朝。 郭:外城。 乌衣百姓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住的地方(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北岸)。 野荠:野草。 山茶:山茶花。 倚披云赋落霞:倚靠云朵,创作《登高》诗的赋文(此句意为凭吊古迹,寄托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联用典故,写唐王朝灭亡,历史如梦般过去;颔联描写了昔日繁华的南京城
【注释】 ①鹿巾:道士的头巾。紫宸:皇宫。绿轺(yáo):指皇帝的马车,古代称天子之车为“绿”。宗契(1432~1508):明朝文学家,名云翼。字伯雨,号紫霞山人。 译文 曾戴着鹿皮头巾入朝拜,现在归向名山暂驻车。 龟脱生筒无世俗累赘,鹤存瘦骨有仙风标格。 三餐粗饭犹觉不满足,五色香烟已消散。 定应再入神游仙境,人间楚些若何能招引? 赏析 这首诗是宗契为张伯雨而写的挽诗。张伯雨在明代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