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诗句释义: 1. 路滑堆残雪: 描述道路上因积雪而变得滑溜,暗示着冬季过后的雪还未完全融化。 2. 山晴散宿霾: 天气晴朗后,之前的雾霾消散,意味着天气转好。 3. 民生已涂炭: 描述人民的生计状况极为困难,如同被泥水覆盖(涂炭)一般。 4. 兵气尚江淮: 指出战争的气氛仍然存在于江淮之间,即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 5. 抚世忧徒切: 表达对世界的忧虑和担忧之情。 6. 谋身计自垂:
【注释】 1.东门:指汉末群雄割据时,袁术在寿春建都称帝,其弟袁胤为相。袁术欲借兵讨伐董卓未遂而失败,逃奔南阳后,又败于曹操军于成皋(今河南方城西北),乃退守东门。后因以“东门”代指袁术的根据地。善东门:善于运用谋略,能抵御强敌。善,通“擅”。 2.乱石:纵横交错的山石。 3.惨神:使神为之凄怆哀伤。 4.杀气:凶恶的杀气。 5.应俗:迎合世俗。悲多故:多灾多难。应俗,迎合世俗。 6.全生
【注释】 城南:泛指城市附近。掘穴:挖洞。委尸:丢弃尸体。盈:满。乌鸟(yīn):黄昏时叫的鸟,这里指乌鸦。薄暮:傍晚。狼狐(hú fú):野兽。鸣:叫声。冰裂(lí):冰开裂。人刳(kū):人砍开。骨:骨头。刳:剖开,挖空。风悲鬼哭声:形容阴风凄厉的声音。茫茫:辽阔无边。真宰:自然规律或主宰。情: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的强烈愤慨
【注释】 北风:指南北方来的寒冷的风。起行:起身出发。冰满须:满胡须,指胡子上挂满了雪。活火爱团蒲:活的火喜欢团成球形的东西。数口:几只。狼依狈:形容群狼围绕在一起。貙(zhì志):一种野兽。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江陵,寄居荆门时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生活情景。首联写诗人冒着大雪从襄阳出发,一路上寒气逼人,凛冽刺骨,连胡须都沾满了雪花
【注释】 立冬前二日:即立冬前两天。 高秋:秋季,指农历七月。 且复:再,又。 蟹壮输芒后:螃蟹开始肥壮,麦子已收。 醅香出榨初:酒糟已经发酵,可以酿酒了。醅,酒酿。 霜篱:霜打的篱笆。 腊瓮作寒菹(zu 音浊):用腊制的瓮装做冬天吃的腌菜。 山翁:山野老人。 阳春:春天的曲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首句点明时间是“立冬前二日”,次句写“高秋”天气凄冷;三
陈伯将作北山梓公岳居图余题其上高僧业何许,云梦泽南洲。 楼阁诸天上,江湖万里流。 禅心无住著,世事若浮休。 寂寞京尘里,披图时卧游。 注释: 1. 高僧业何许:指一位高僧,不知他的姓氏和来历。 2. 云梦泽南洲:指的是在云梦泽(今中国湖北省境内的湖泊)的南边。 3. 楼阁诸天上:楼阁如同天宫一样,高高在上。 4. 江湖万里流:江湖指的是江河湖海,表示广阔无边。 5. 禅心无住著
诗句 1. 大驾时巡千官导送至大口 -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出行的场景,"大驾"是皇帝的车驾,通常用于表示皇帝出行。"时巡"意味着不时巡行视察。"千官导送"说明有大量的官员负责引导和护送皇帝。"至大口"指的是目的地是某个地方,这里可能是一个城镇或者边境地区。 2. 万乘巡行远 - "万乘"是对皇帝的尊称,意指拥有万辆战车的皇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题干要求分解为三个部分:了解诗句意思——解释该句诗的意思——赏析该句诗的妙处及表达的情感,最后将这三部分连缀成一段文字。解答此题,需要反复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意,并结合注解进行具体分析。 “闻蝉”是题目,点明所写对象和诗题。“中庭”指庭院,“白榆树”,指院中的大槐树。“时有一蝉声”说明诗人在庭院中听到一阵蝉鸣
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 首句“可代薪如桂,还宜火作煤。”描述了燃烧煤炭的用途,如同桂木一样可以作为燃料。这里的“代薪”指的是代替木材作为燃料,而“还宜火作煤”则表示煤炭更适合用于加热或做饭。 接下来的句子“翁摊扶杖立,童拾戴筐回。”描绘了乡村老人和孩子在夜晚回家的情景。这里的“翁”指的是老人,而“童”则是指孩子。他们各自拿着工具或篮子,准备回家睡觉。
这首诗的译文是:沟中人的尸骸,道上母抛掉孩子。有眼却从未见过,无能力解决饥荒。战争还没有结束,风雪正是寒冷的时候。回家告诉妻子儿女,不要嫌弃早餐粥糜。 注释: 1. 沟中人啖尸:指战争中被杀害的士兵,他们的遗体在沟中被发现。 2. 道上母抛儿:指战争中的妇女,她们为了保护孩子,被迫抛弃他们逃离战场。 3. 有眼何曾见:指人们的眼睛虽然能看到一切,但却无法看到战场上的血腥和死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