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如乱石,荒村殊惨神。
恶风生杀气,斜照逼归人。
应俗悲多故,全生幸此身。
青青原上麦,亦复可怜春。
【注释】
1.东门:指汉末群雄割据时,袁术在寿春建都称帝,其弟袁胤为相。袁术欲借兵讨伐董卓未遂而失败,逃奔南阳后,又败于曹操军于成皋(今河南方城西北),乃退守东门。后因以“东门”代指袁术的根据地。善东门:善于运用谋略,能抵御强敌。善,通“擅”。
2.乱石:纵横交错的山石。
3.惨神:使神为之凄怆哀伤。
4.杀气:凶恶的杀气。
5.应俗:迎合世俗。悲多故:多灾多难。应俗,迎合世俗。
6.全生:保全生命。幸:侥幸。此处有“有幸”之意。
7.青青原上麦:青苍的田野上的小麦。
8.亦复:也。可怜春:可爱可喜的春天,即“可爱”。
【赏析】
此诗作于献帝初平三年。当时袁术拥兵据宛(今河南南阳),自称天子,与曹操争夺兖州、徐州,并企图南下荆州。献帝命曹操率军征讨,曹操率军至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一带,袁术大败溃散。曹操乘胜追击,袁术走投无路,逃往东门,后败死于此。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东门目睹袁术失败的情景和感慨。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凄然悲凉的景象。首句写景,用“白骨如乱石”来比喻袁术失败后的凄凉景象: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战死的尸骨。这一句既写景,又写情,通过视觉形象,写出了袁术失败后的悲惨情景;第二句写景,用“荒村殊惨神”来表现荒凉之态:一片荒凉,令人感到心酸。第三句写景,用“恶风生杀气”来表现恶劣的环境,第四句写景,用“斜照逼归人”来表现日落时分的暗淡景象,这些景物都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从五句开始转入抒情。诗人用反问的语气抒发自己的观点:“应俗悲多故,全生幸此身”,我庆幸自己能在这乱世中苟全性命。这句诗表面上看似在说袁术失败后我得以保全性命而庆幸,实际上却是在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事沧桑、命运不济的感慨:人生如浮萍,飘摇不定,生死轮回难以把握;生逢乱世,不如随波逐流,保全性命以求生存。
尾联写景抒情。最后两句写景,用“青青原上麦”来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色;用“亦复可怜春”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希望春天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