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禄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行春过远村”交代了诗人行春的地点;第二句“鞍马憩山门”写诗人到访古寺的情景。第三、四两句写寺庙内壁画神像和佛像,“鼠翻残瓦坠”,形象地写出了老鼠破坏壁画,“龙出小池浑”,生动地描绘出了佛像在水里游动的情形。最后两句写诗人想探询古寺兴废之事,但发现碑上的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其内容。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幽静,富有生活气息。 【答案】 译文:春日
诗句解析: 1. 海近潮初上,江清天倒流:这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海与潮汐的临近,以及江水的清澈和天空仿佛倒流一般。 2. 故乡频入梦,此地独维舟:表达了对于家乡频繁入梦和独自在异乡漂泊的感慨。 3. 落雁沉霜镜,潜鱼避月钩:使用了自然景物(落雁、沉霜、潜鱼)来比喻或象征自己的心境或遭遇,暗示了孤独或是困境。 4. 不眠催早发,历历数更筹:描绘了一个因担忧而难以入睡
【注释】 千里:代指长距离,比喻远大。神龙:神话中龙是吉祥的生物,这里借以比喻老蛟。翁:古代老人的尊称。吹笛:在古代传说中,龙能够吹奏乐曲,所以此处用“吹笛”形容龙的声音美妙动听。重湖:指长江中的洞庭湖,因湖水广阔,故称“重湖”。半夜风:半夜时分的江风。 【赏析】 此诗首句“千里神龙化作翁”,将神龙比作老翁,既写出了神龙的形象,又写出了老翁的风采。第二句“月明吹笛倚龙宫”,描绘出一幅明月高悬
注释:巫山的山峰高耸入云,有十二座。君王的魂魄早已随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消失。那些闲散的云雾和雨水,都在每天每夜地上演着。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写一位贵妇人在思念远方的丈夫时的心绪与幻想。诗人借巫峡神女峰的形象,抒发自己对远去的爱人的深情怀念。首句写巫山十二峰,次句写“君王魂梦已成空”,第三句写天上的闲云雨,第四句写地上的朝朝暮暮。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富有浪漫色彩;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奇特
【注释】 1.渊明祠:晋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曾隐居于庐山西麓,故世称“渊明”。后世因称隐逸诗人为“渊明”。 2.黄阁:指宰相府署,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有云:“吾昔少年,早充一队之长。”宋王十朋《送李伯纪序》:“余少时尝以进士第,入太学,而伯纪已得解褐矣。”此处指黄门侍郎。 3.彤扉:红色门扇。 4.归:归来。 5.闲身:清闲自在。 6.悠然意:悠闲自得的心情。 7.南山:终南山,在长安南面
渊明祠 其二 葛巾漉酒艳流霞,长向东篱醉菊花。 不分宋公移晋祚,只将甲子纪年华。 注释:葛巾指的是用葛布制成的头巾,用来擦拭美酒,使之更加鲜艳如流动的晚霞。诗人在东篱之下饮酒赏菊,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诗人不关心晋朝的更迭,只关注每年的甲子年份,以此来纪念自己的一生和岁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和隐逸生活
落日官船驻驿亭,秋风城郭古夷陵。 秦烧旧土犹存黑,禹凿高山半拥青。 万里风波劳远涉,九霄云路阻飞腾。 令人却忆文章守,夜向西嵓接梦灵
拂衣初出大梁城,此是南归第一程。 官闸乍开河水急,古桥斜断石栏倾。 几家小市留人醉,百尺高楼散客情。 武穆当年曾驻马,皇天不祚宋中兴
珠宫夜无喧,潇洒绝壁下。 天高露气澄,溪净月光泻。 孤吟虚馆秋,独宿空山夜。 何当谢九尘,笙鹤拥高驾。
我本云间人,夙契云山缘。 闻公巢云处,爱作云巢篇。 公家云巢在何许,会觇秀出云海边。 山头日月白云起,云峰万朵浮青莲。 山人结屋入云去,置身直上云松巅。 云萝千尺覆户外,槛下百道来云泉。 云翁住其下,日与云周旋。 或携云鹤游,或伴云龙眠。 飧云英兮漱云液,被云衣兮驾云軿。 有时看云发高咏,落笔往往凌云烟。 浮云世事岂能绊,萧散自是云中仙。 我欲乘云走相觅,云路峻绝难夤缘。 尔来山人弃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