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隐思
玉露秋凋叶尚存,藤梢橘刺傍颓垣。 非关蠹蚀萧萧影,似带鹅溪淡淡痕。 半树残阳峰顶寺,一林寒月渡头村。 金丸莫遣频抛却,零落霜条剩沁园。 注释与赏析 第一联: - 玉露秋凋:秋天的露水如玉般清新,使得树叶虽已凋零但依然保持着存在感。 - 藤梢橘刺:指蔓生的植物,其枝条上挂着的橘黄色刺。 - 颓垣:倒塌的墙壁,此处可能暗示一种衰败或凄凉的氛围。 - 非关、似带:表达一种自然的痕迹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锄经猎史任畋渔,咫尺云衢傍禁庐; 邸第联吟酬宴罢,天街摇辔踏花余; 谈诗座有风骚客,习静门无卿相与; 他日携琴作循吏,河阳春到乐何如。 逐句翻译及赏析如下: 1. 锄经猎史任畋渔:“锄经”,指的是研究古代的经典文献;“猎史”,是指研究历史书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两种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2. 咫尺云衢傍禁庐:“咫尺”,形容距离很近的意思;“云衢”,指宫廷中的官道;“傍”
盆梅一株兼红白两色 其一春风忽来香拂面,索笑层檐开绮幔。 恍如姑射下瑶台,琼姿点染丹青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风忽然吹来,梅花的芳香扑面而来。 庭院的屋脊上挂上了精美的红色帷幔,像是在迎接春风的到来。 仿佛是姑射山的仙子从天上降临,她的琼姿被春风吹得更加艳丽迷人。 她的美丽如同画家笔下描绘的那样,让人陶醉其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春风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梅花图景
【注释】盆梅:指盆植的梅花。槎枒(cháyā):树枝交错的样子。瓷盆:用瓷土烧制的花盆。红罗亭:红色的屋檐下,有亭子。玉照堂:白色的屋子前,有照壁,即影壁。 译文:一株梅树在瓷盆里生长,枝干交错,十分神奇。我刚刚在红色的屋檐下走过,突然又觉得仿佛看到白色屋子前的墙壁上,映着它的影子。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盆梅”为题,描写了一株盆梅的奇妙形态。诗人将梅树比作人,赋予其人格,使物我交融
注释: 依然林木映晴川,翠染亭皋转眼迁。 词客未吟摇落句,美人先叹泬寥天。 梧桐露井砧声急,杨柳寒堤月影穿。 琴瑟可堪频望远,送青延绿又年年。 译文: 树木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整个森林都在向晴空伸展。 诗人还没有吟出关于秋天的诗句,美人已经叹息着空旷的天宇。 露水滋润的梧桐树下,捣衣的声音急促;杨柳的寒风中,月影穿过河堤。 琴瑟乐器让人忍不住遥望远方,希望春天能够到来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风飙催送景苍凉,旧绿残红忽改妆。 - "风飙催":指秋风强劲地吹送着秋天的景象(风飙)。 - "景苍凉":景象显得凄凉、萧瑟。 - "旧绿残红":指秋天的绿叶和红花都已经凋零。 - "忽改妆":忽然改变了原本的颜色或形态。 - "旧绿残红"和"忽改妆":描述的是秋天景色的变化,从繁茂转向凋零。 2. 霁野空怀三径菊,云峦新染六铢裳。 -
【注释】1、诸前辈与诸同学先后过访诗以谢之:指友人来访并赠诗。 2、名贤簪盍到林居:名贤,这里指朋友。盍,通“盍”,何不。林居,隐居之地。 3、无成愧不如:没有成就惭愧于人。 4、三径宅:指陶渊明的“三径”住宅,后用为隐者的代称。径,小路。 5、漫劳:白白地麻烦了。 6、珠玑:珍珠玉器。这里借指精美的文章。 7、樽酒论心撷晚蔬:指在酒筵上谈论诗文和生活。 8、映蓬庐:指把新诗写在竹简上
和友人京邸原韵 其三 神交千里有深缘,好句频将新样镌。 半幅云山看粉本,一编灯火证心传。 香生丛蕙原同臭,雪压寒梅敢斗妍。 欲效继声惭下里,小窗和醉写盈篇。 注释:我们虽神交千里却有深厚的缘分,好的句子频繁地被用来描绘新的画卷。 半幅云山看粉本,一编灯火证心传。 香生丛蕙原同臭,雪压寒梅敢斗妍。 欲效继声惭下里,小窗和醉写盈篇。 注释:看着半幅的云山画作(即绘画作品的上半部分)
注释: 1. 燕树吴云结远思,一声寒雁寄新词。 燕树和吴云都指代远方的景物,用来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2. 蓟门早受台臣荐,梁苑频邀国士知。 蓟门指的是蓟县,是明朝的边关重镇,台臣即朝廷大臣,这里指皇帝,推荐你入朝为官; 3. 司马才高应入世,虞卿愁绝久攒眉。 司马才高是指才华出众的人,他应该进入这个世界,但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实现; 4. 鱼笺报我琼英重,好慰离居风雨时。 鱼笺是指用鱼制成的信纸
银箭金壶漏短长,挑灯重认紫罗囊。 巫山云影空惆怅,鸳瓦寒侵夜点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