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言
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三 绝巘云霄外,嵯峨杳霭间。 云将山岫湿,鹤伴月华闲。 流水溪溪静,琪花树树殷。 攀跻犹未得,清梦绕禅关。 【注释】 绝巘:高峻的山峰。 嵯峨:山势的高峻。 杳霭(yǎo àn):指云层或雾气,也指模糊不清、不真切的事物。 云将山岫湿:云雾缭绕,使山峦显得湿润。 鹤伴月华闲:白鹤陪伴着明月悠闲地飞翔。 琪(qí)花:一种珍贵的仙草,这里泛指各种奇花异草。 殷:茂盛的样子。
【注释】 仙踪:仙境中的踪迹。太姥山:在今福建省福鼎县境内,相传为海上神山。四首:这里指《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中的第四首。 【赏析】 《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组诗。这组诗写于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李白因事被贬谪至夜郎,经过福建时作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海边的山路上行进时遥望仙山太姥山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停车眺望太姥山,太白金星停驻在山顶上向人间洒下清凉的水珠
这首诗描述了霍童山的自然景色和野性之美。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藤上老猿欲堕,松间野鹿相随。 注释:在藤蔓上,老猿仿佛随时都可能掉落;在松树林中,野鹿与野猿相伴而行。这里的“藤”指藤蔓,“猿”、“鹿”都是动物名,“老”形容岁月的痕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苔藓绿埋丹灶,桃花红染金锤。 注释:苔藓覆盖着古老的丹炉(一种炼丹用的炉子),桃花的颜色映照在黄金锤上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让人感到仿佛身处仙境一般。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瀑声深涧浅涧,峰势烟笼雾笼。 瀑布的声音在深涧中回荡,峰峦的景象在烟雾中笼罩。 仿佛身游海上,须臾觉上山中。 仿佛置身于海上,顷刻间又回到了山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瀑布、山峰、云雾等自然景色的变化,将它们拟人化,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其一 注释:在蒋洋道上远望太姥山。问俗驱王事,斋宫耐可期。寒花明绛节,孤月映摩尼。缥渺浮虚廓,苍茫弄晚曦。三山如可接,莫遣汉臣归。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蒋洋道中望见太姥山后有感而作的。诗的前半部分描写诗人站在山路上遥望太姥山时的情景。“问俗驱王事”一句表明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心中想着的是世俗的杂事与君王的事。接着,诗人描绘了太姥山周围的景色,包括寒花、绛节(指太姥山)
【注释】 上元:即元宵节,又称灯节。 效小庾体:模仿南朝梁诗人庚肩吾诗的风格。 可怜春:可惜春天。 河桥:古时设在汴水上的桥梁。 多丽人:形容女子美丽。 宝马金为络:用金线编织马络头。 香车玉作轮:用玉石装饰车轮。 潘掾:指东汉末年潘岳,字安仁,有俊美才华,曾为河阳县令,后辞官隐居洛阳。 洛神:指曹植《洛神赋》中的美女甄宓。 重城:指洛阳城墙,这里代指洛阳。平津:指洛阳东北面的白马寺附近的渡口。
晦日重宴 高门引冠盖,下客抱支离。 绮席珍羞满,文场翰藻摛。 蓂华雕上月,柳色蔼春池。 日斜归戚里,连骑勒金羁。 注释: 晦日:阴历每月最后一天,这里指阴历的十月一日,即中秋节。 高门:高贵的门第。 引:引领,引导。冠盖:古代官吏的服饰。 下客:地位较低的宾客。 抱:携带、怀抱。 支离:形容人身体瘦弱或精神不振。 绮席:华丽的酒席。 珍羞:珍贵的美味。 文场: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这里指宴会现场
晦日宴高氏林亭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 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 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诗句解释: 1. 晦日宴高氏林亭:农历每月的末尾一天称为晦日,这一天通常会举行宴会。高氏林亭是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或者亭子。 2. 公子申敬爱:这里的公子指的是主人,申敬爱可能是指主人对这次宴会或这个场所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3. 携朋玩物华
积善君家庆有馀,林泉静处乐安居。 元回庭下梅先发,春到窗前草不除。 风气入帘生几席,芸香满架润诗书。 丈夫自有飞腾志,晚驾蒲轮就聘车
上清楼阁倚苍冥,风扫松关昼不扃。 溟海潮来浮岸白,罗浮峰近拂帘青。 星君像古犹存画,仙履声残尚有亭。 当日紫霞何处去,试将往事扣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