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碍前村路不通,暗香疏影杳无踪。
琼琚踏碎知何处,月上孤山第一峰。
诗原文:云碍前村路不通,暗香疏影杳无踪。琼琚踏碎知何处,月上孤山第一峰
翻译内容:
- 云雾遮住了通向前面的村庄的道路,使得原本清晰可见的路途变得模糊不清。
- 那隐约传来的香味和身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 琼琚(一种玉石)被我踩碎,却不知道它现在究竟在何处。
- 月亮升到了孤山的最顶端,照亮了那最壮观的景象。
注释与赏析:
- 云碍前村路不通:此句描绘了一幅因云雾缭绕而使通往村庄的道路变得不清晰的画面。”云碍”即“云雾遮挡”之意,表现了自然环境中云雾对于路径的遮蔽效果。”前村路不通”进一步暗示了由于这种自然现象,道路的通行变得困难。这里的”不通”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无法通行,还隐含着因为障碍物而使得前行变得艰难,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的一种无奈与困惑。
- 暗香疏影杳无踪:此句通过“暗香”和“疏影”两个意象,传达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暗香”可能指的是梅花所散发的香气,而”疏影”则形容梅花枝干间空隙较大,影子显得稀疏。这两个词组共同营造出一种寂静而高雅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嗅到梅花的芬芳,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孤寂。然而,这样的美好景象并未持续太久,“杳无踪”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景象逐渐消散,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思念。
- 琼琚踏碎知何处:这句诗中的“琼琚”是一种珍贵的玉石,通常用于制作首饰或艺术品。在这里,它象征着珍贵而脆弱的美。诗人用“踏碎”来形容对这种美的追求和欣赏,但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力感。”知何处”则表达了诗人在追求过程中的迷茫和无助,他不知道自己所追寻的美好是否真的存在,或者何时能够到达。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这句诗充满了哲理性,引人深思。
- 月上孤山第一峰:此句以“月上孤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第一峰”强调了山峰的突出地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之中。同时,“月上”一词也暗示了时间已经进入深夜,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叶颙的《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其八·踏雪寻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受力,更通过简洁有力的诗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