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玉愁闻薤露歌,向来耆艾日消磨。
平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
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
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
【注释】
埋玉:指埋入地下的宝玉,这里指坟墓。薤露歌:指曹操的《薤上露》,诗中“西陵瓜田,未可耕也”,为曹操所葬之地。耆艾:年老的人。棠阴:棠树的阴影。麦秀:指《诗经·小雅·大田》中的“彼有童稚,此有王矣”之句,意为麦子初熟之时,禾黍方长。鉴湖: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面,相传晋朝时钱塘县令丁觇曾在此筑堰修湖,故又名丁公湖。四春: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四人。万感:万千感触。烂柯: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童子对弈,就停下来观棋,不知不觉竟忘了时间,等到回家时已是四十多岁了,发现斧柄已朽,而手肘却如初,便用这故事比喻光阴飞逝。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054年至1058年间。据传,此诗是诗人送别孙公(即孙何)的挽词。孙公,当时任秘书监,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诗人送行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议论和感慨为主,感情真挚而沉痛。
首联“埋玉愁闻薤露歌,向来耆艾日消磨”,意谓我虽已年老,但想到自己的一生,不禁感慨万分。诗人把埋入地下的宝玉比作自己,把听到的曹操《薤上露》之曲比作自己的墓前哀乐。曹操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作《薤上露》中有“西陵瓜田,未可耕也”,其意是说曹操死后要葬在西陵,那里是曹操的墓地,是不能耕种的地方,所以称其墓为”埋玉”。“薤露歌”是曹操生前所作的一首挽歌。“耆艾”,即指老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老了,可是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颔联“平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意思是说自己一生之中,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迹,那些树荫就像自己的子孙一样一直存在,而到了晚年,又怎能像那《诗经》里说的“麦秀”那样,希望麦子茂盛生长呢?这里的“棠阴”,是指棠树的树荫。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一生中,到过很多地方,那些地方都有树荫庇护着人们的生活,而到了晚年,又怎能像《诗经》里的“麦秀”那样,希望麦子茂盛地生长呢?“晚岁”即晚年。这里的“麦秀”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中的诗句:“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予念我族,天诱其祥,有命自召”。意思是说,麦子长得茂盛,是因为上天的恩赐。
颈联“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意思是说,洛社这个地方,最终因为人们的散去而变得空虚;鉴湖这个地方,应该改换旧时的风貌。“洛社”,指洛阳的士绅们聚会的地方。“同甲会”,指同姓的人聚在一起聚会。“甲会”,指同姓的人聚在一块聚会的意思。“鉴湖”,指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南的钱塘江畔的西湖,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建亭子,因此得名。这里的“旧时波”,指的是以前的水波。这句的意思是说,洛阳的士绅们因为人们的散去而变得空虚;钱塘的湖面应该改变原来的面貌。
尾联“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意思是说,当年我们四个人一起植树造林的时候,现在又有多少感慨啊。“四春”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四人。“烂柯”,出自《述异记》: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不知不觉间,竟然忘记了时间,当他回到家时,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了,可是他的手臂还是像当初一样。后来他才知道已经过了几百年了。这里的“四春”就是指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四人,这四个人都是诗人的朋友或前辈,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所以称他们为“四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年我们四个人一起植树造林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多少感慨呢!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年我们四个人一起植树造林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哪些感慨呢?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以及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