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陪冠盖集通津,下士无由拜后尘。
曾和淮南招隐曲,得从天上谪仙人。
鹓鸾在列谁堪并,鸿鹄高飞不可驯。
遥想退朝香满袖,题诗还记竹轩春。

【注释】

寄拔实尚书(拔实:诗人的朋友): 怀念与朋友在通津(洛阳南面的大路,是当时官员出使四方的必经之路)聚会的情景,下士无由拜后尘(下士没有机会跟随在先贤之后)。

曾和淮南招隐曲(淮南王刘安曾作《招隐士》一曲):指诗人曾经作过一首《招隐居士》。得从天上谪仙人(天上的仙人被贬到人间来):指诗人自己曾经受到朝廷的征召。鹓鸾(yuān luán):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神鸟。在列:指在朝做大官。谁堪并(nǐ bīng jìng):谁有资格与您并列。鸿鹄高飞不可驯(hóng hú gāo fēi bù kě qín):鸿鹄(即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一旦振翅高飞,便不受羁绊。

遥想退朝香满袖,题诗还记竹轩春。(竹轩:《新唐书·李白传》记载他住长安城南的“青莲居士”,有竹轩。)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对友人拔实表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句回忆当年在通津与拔实等人相会的情景,表达诗人对这次相会的珍惜和感伤。第二句写诗人自己曾经被朝廷征召,但是却没有能够随从先贤之后,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第三句回忆诗人曾经作过一首《招隐居士》,现在想来,诗人不禁感叹道,自己曾经受到朝廷的征召,现在只能仰望天上的仙人,而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了。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拔实的深深思念,希望能够与他再次相聚。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在退朝之后看到衣袖上残留的清香,不禁回忆起过去在竹轩中的欢聚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