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风流笑口开,山中猿鹤亦惊猜。
攒眉入社谩多事,送客过溪能几回。
僧影欲随秋水去,虎声偏傍石桥来。
东林绝响今千载,抚卷题诗愧乏才。

【注释】

三老,指唐末三位著名僧人:道融、景岑、灵彻。他们三人常在一起谈经论禅,后成为诗友。

猿鹤,指山林中的鸟兽,此处泛指隐士。

攒眉入社谩多事,送客过溪能几回,意为:你进山中讲学却惹出许多闲言(“攒眉”意谓皱眉),又送人经过溪边时,也说些闲话(“能几回”意谓几次)。这两句讽刺了那些好管闲事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僧影欲随秋水去,虎声偏傍石桥来,意为:僧人的影子随着秋天的水波渐渐消逝,而那凶猛的声音却偏偏落在石桥上。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

东林绝响今千载,抚卷题诗愧乏才,意为:东林寺的绝妙之声已经千年未闻,而我却无法写出一首好的诗歌来与之相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之情,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虎溪三笑图时所作。虎溪三笑图描绘了唐代三位著名的僧人(道融、景岑、灵彻)在虎溪旁相会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在山林中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情怀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自谦之情。

首联“三老风流笑口开,山中猿鹤亦惊猜”,描绘了虎溪三笑图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们三人都是性情豁达、潇洒自如的人,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幽默和欢乐。而周围的山中猿鹤也被他们的笑声和态度所感染,显得有些不安和好奇。这里的“笑口开”和“猿鹤亦惊猜”都表现出了人物的洒脱和超然。

颔联“攒眉入社谩多事,送客过溪能几回”,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人的性格特点。他们虽然喜欢聚集在一起谈论经纶,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感到烦恼。而对于那些前来拜访的人,他们也会热情地招待,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显得过于唠叨。这里既表达了他们对名利的淡薄和对友情的重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性格特点。

颈联“僧影欲随秋水去,虎声偏傍石桥来”,则是对虎溪三笑图场景的进一步描绘。画面中的僧人身影随着秋天的水波渐渐消逝,而那凶猛的声音却偏偏落在石桥上。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尾联“东林绝响今千载,抚卷题诗愧乏才”,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感叹东林寺的绝妙之声已经千年未闻,而他却无法写出一首好的诗歌来与之相配。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之情,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虎溪三笑图的场景进行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名利看的淡泊的情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