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风雨过重九,却忆同登江上台。
独客诗成扶病起,故人书到拆封开。
自怜风物随南土,谁有文章落上台。
黄菊紫萸浑未见,兴来聊复举吾杯。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闭门风雨过重九,却忆同登江上台”,开门见山,交代了作诗的原因,即因风雨重阳而思及昔日的重阳同游;颔联“独客诗成扶病起,故人书到拆封开”,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独客”指身在异乡,“诗成”指作诗,“故人”指老朋友或知己,“书到”指收到友人的信,“拆封开”指拆开信看。颈联“自怜风物随南土,谁有文章落上台”,写诗人对南方风景的喜爱与思念之情。“南土”指南方,这里泛指远离故乡的地方。诗人说自己喜欢南方的风景(风物)是因为自己生长在南方,而现在却被贬谪到北方来,所以感到有些自怜。“谁有文章落上台”,意思是说天下还有谁的文采能像自己一样,被贬谪到台城呢?尾联“黄菊紫萸浑未见,兴来聊复举吾杯”,尾联点明题目中的“次韵”二字,即以原韵回应友人。作者看到秋天的菊花、石榴花等都没有见到,只好借酒消愁,用酒杯来寄托自己的愁绪。“兴来”是说饮酒时的心情舒畅。
【答案】
译文:
我独自在门内闭门避雨,重阳节过了又过了,想起当年一起登上江台。
身体不适只能扶着病体起来作诗,朋友寄来的信我打开仔细阅读。
我自愧没有像南方那样美好的风景,又有谁能够像自己这样才华横溢,被贬到北地来。
我还没有看见秋天的黄菊紫萸,只有举杯畅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被贬为永州司户参军后所作,是一次重九日的怀古之作。
首联直抒胸臆,开门见山,交代了作诗的原因,即因风雨重阳而思及当日的重阳同游。“重九”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却忆”即回忆,回忆当日的聚会和情景。“江台”是当时诗人的官署所在之地。“同登”表明二人曾共同游览过这个地方。“却忆”,“重阳”,点出题中“次韵答冯仁伯”,即重游重阳节时的旧地,并回忆起当时的重阳节活动。
颔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独客”指身在异乡,“诗成”指作诗,“故人”指老朋友或知己,“书到”指收到友人的信,“拆封开”指拆开信看。颈联进一步抒情:“自怜风物随南土,谁有文章落上台”,意思是说天下还有谁的文采能像自己一样,被贬谪到台城呢?“南土”指远离故乡的地方。诗人说自己喜欢南方的风景(风物),是因为自己生长在南方,而现在却被贬谪到北方来,所以感到有些自怜。“谁有文章落上台”,意思是说天下还有谁的文采能像自己一样,被贬谪到台城呢?尾联点明题目中的“次韵”二字,即以原韵回应友人。作者看到秋天的菊花、石榴花等都没有见到,只好借酒消愁,用酒杯来寄托自己的愁绪。“兴来”是说饮酒时的心情舒畅。
全诗一开头就点明题目中的“次韵”,即以原韵回应友人。诗人看到秋天的菊花、石榴花等都没有见到,只好借酒消愁,用酒杯来寄托自己的愁绪。尾联点明题目中的“次韵”,即以原韵回应友人。作者看到秋天的菊花、石榴花等都没有见到,只好借酒消愁,用酒杯来寄托自己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