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开中国,元臣起朔方。
八荒归版籍,千载际明良。
奕世兼茅土,闻孙列庙堂。
白麻新命相,紫诰旧封王。
镂玉为符契,镕金作印章。
既徵扶社稷,仍赉理阴阳。
辽海风尘静,梁园草木芳。
精忠存北阙,化泽被南荒。
翠织龙衣密,黄封蜜酒香。
三吴歌盛美,百辟仰辉光。
士已歌麟趾,人争睹凤凰。
小儒狂斐在,有颂继甘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
上丞相多尔济国王:指元英宗时,蒙古贵族多尔济为右丞相。英宗在位期间,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如中书省平章政事伯颜等。“太祖开中国”是说元朝建立后,统一了中原。“元臣起朔方”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八荒归版籍”指元朝建立后,将全国各地纳入版图。“千载际明良”指元英宗统治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2)
奕世兼茅土,闻孙列庙堂:“奕世”指累世,历代。“茅土”指封爵的土地。“茅土”指封建时代授官之制,授官时用黄土地授予受封者。“闻孙”指孙子、曾孙。“列庙堂”是指子孙世代都享受朝廷的俸禄。“奕代”“奕世”都是累世的意思。“奕”是形容人有才学,也形容事物繁盛的样子;“奕世”则是指世代都有的意思。“闻孙”即子孙。“列庙堂”是指子孙世代都享受朝廷的俸禄。
(3)
白麻新命相,紫诰旧封王:指蒙古贵族多尔济为右丞相。“白麻”是古代用白麻纸书写的文书,用来发布诏令。“新命相”指任命新的宰相。“紫诰”是古代皇帝授予功臣或重臣的一种文书,用紫色丝绸做成卷轴,故称紫诰。“紫诰旧封王”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
(4)
镂玉为符契,镕金作印章: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镂玉”指雕刻玉石制成的符契;“镕金”指熔化黄金制成的印章。“符契”指信物和凭证。
(5)
既徵扶社稷,仍赉理阴阳: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征”指选拔、举用,这里指选拔任用。“社稷”指国家政权,引申为君主。“赉”指赏赐、赠予。“理阴阳”指掌管国家的政务。
(6)
辽海风尘静,梁园草木芳: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辽海”指辽东一带海域。“梁园”指汴京(今河南开封)。“草木芳”指花草树木茂盛,芳香扑鼻。
(7)
精忠存北阙,化泽被南荒: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精忠”指忠诚之心。“北阙”指皇宫北面的门楼。“南荒”指南方边远地区。“化泽”指教化恩泽。“南荒”指南方边远地区。
(8)
翠织龙衣密,黄封蜜酒香: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翠织龙衣”指穿着用翡翠装饰的龙纹衣服。“黄封蜜酒”指用黄泥封裹的甜酒。“蜜酒”指甜味酒。
(9)
三吴歌盛美,百辟仰辉光: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三吴”指古时的吴越地区,今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一带,泛指东南各地。“百辟”指百官、众卿大夫。“仰辉光”意谓仰望贤人的德行,并希望成为自己的榜样。
(10)
士已歌麟趾,人争睹凤凰:指蒙古贵族元英宗时期,任官的大多是蒙古贵族。“麟趾”指麒麟足,比喻贤德的人。“凤凰”指凤凰仪形,比喻贤德之人。“士已歌麟趾,人争睹凤凰”,意谓贤人已经赞美麒麟足,人们争相瞻仰凤凰仪形,都希望自己成为贤人。
【赏析】
此诗是元代文人张翥的作品。作者通过歌颂蒙古贵族多尔济为右丞相,来颂扬元英宗的统治业绩。全诗共七十六句,分为十一层,每层四句。前五层主要描写蒙古贵族多尔济为右丞相时,国家政治形势的安定,以及他的政治才能和治理国家的业绩。中间六层描写他的家庭生活和政治活动。第六层以下,写他在任满后,卸职回家的情况。最后六层写他的去世和追思怀念之情。全诗以颂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