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吴江日,分符槜李辰。
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
冻雨连清道,灵风动洒尘。
字民亲若子,破敌捷如神。
水寺题诗遍,田家问俗频。
莺花苕霅晓,烟树洞庭春。
是处歌龚遂,连城借寇恂。
湖山当大郡,封壤接比邻。
在昔京都富,于今府库贫。
三苗空掠地,百粤阻通津。
赤县伤凋瘵,苍生受苦辛。
髓枯肤未剥,病亟气难伸。
画省持衡鉴,乌台列缙绅。
谈兵犹辩士,献策尚从人。
闲世才难得,如公孰与伦。
抚时先恺悌,起废莫因循。
城筑工尤大,田毛赋必均。
烬馀驱瓦砾,兵后剪荆榛。
惠化仍多举,祯祥或可臻。
铸钱资国费,赈粟散仓陈。
和气随天转,舆情与日新。
斐章书令德,史笔待词臣。
【译文】:
手持符节在吴江,分任官署在槜李。
双螭交尾挂红旗,五马并驰驾红轮。
冻雨连降道路滑,灵风吹散尘土尘。
治理百姓像亲人,战胜敌人如神助。
水寺题诗遍山川,田家访问民俗频。
早春的莺花苕霅晓,烟树洞庭春色新。
到处歌唱龚遂德,借寇恂之才施仁政。
湖山是大郡,封地连接邻接处。
往昔京都富饶,如今府库却贫困。
三苗之地空掠土,百粤阻隔不通津。
赤县之地遭灾祸,苍生受苦心忧辛。
皮肤干枯肌未剥,病急气难以伸展。
画堂持衡鉴,乌台列缙绅。
谈兵犹能辨是非,献策尚可依众人。
闲居之人难得志,您与公何其相似伦?
抚世首先讲和睦,起废莫因循守旧。
城筑工作尤巨大,田租赋役要均平。
战火之后除瓦砾,兵后剪除荆榛丛。
恩化仍多善举,祯祥或可臻福临。
铸钱耗费国家财,赈济粟米散仓陈。
和气随天转旋回,民情与日俱更新。
您的诗文书写美令德,史笔待您来撰写。
【注释】:
- 郭州判——指代地方行政官员,州判即州中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吏。
- 双螭——双龙。
- 朱轮——红色的车轮,这里指代高官显贵。
- 清道——清理道路,清除积水。
- 灵风——清风。
- 字民——安抚百姓。
- 破敌——战胜敌人。
- 水寺——水上寺庙。
- 田家问俗——到田间询问农民的生活状况。
- 苕霅晓——清晨从苕溪、霅溪开始。
- 烟树——云雾缭绕中的树木。
- 连城借寇恂——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
- 湖山当大郡–形容地理位置重要,环境优美。
- 于今府库贫–现在的国库空虚。
- 三苗空掠地——三苗族的土地被掠夺一空。
- 百粤阻通津——百越族的道路被阻塞无法通行。
- 赤县伤凋瘵–赤县遭受灾害,人民困苦不堪。
- 病亟气难伸–疾病严重,气息难出。
- 画省–宫廷画院。
- 乌台列缙绅–朝廷大臣列坐乌台下讨论政事。
- 谈兵犹辩士–谈论军事如同辩士一样。
- 献策尚从人–提出策略时仍然需要别人的同意。
- 闲世才难得–闲暇的时代人才难得。
- 如公孰与伦–如果像您这样,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比的?
- 抚时先恺悌–治理国家时首先要和睦待人。
- 起废莫因循–振兴事业不要因循守旧。
- 城筑工尤大–城市建设工程尤其浩大。
- 田毛赋必均–征收田赋必须公平合理。
- 烬余驱瓦砾–战后清理废墟,铲除残垣断壁。
- 兵后剪荆榛–战后清理战场,铲除野草荆棘。
- 惠化仍多举–恩惠教化依然很多。
- 祯祥或可臻–吉祥祥瑞或许可以出现。
- 铸钱资国费–铸造货币耗费国库资源。
- 赈粟散仓陈–赈济粮食散发到仓库之中。
- 和气随天转–和顺之气随着天道而运行。
- 舆情与日新–民心与天下形势同步更新。
- 斐章书令德–美好的文辞可以记录贤良的美德。
- 史笔待词臣–史书记载着文人的功德。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对吴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见解和看法,抒发了对当地社会安定繁荣的期望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关爱。
此诗开篇就点明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手持符节在吴江任职,分任官署在槜李。紧接着,诗中描绘了两个重要的场景:双螭交尾挂红旗和五马并驰驾红轮,这两个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吴江地区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气。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自己治理百姓、抗击敌人的英勇事迹以及在水上寺庙题诗、田家询问风俗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博爱之心。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担当。
诗歌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怀念之情。从清晨从苕溪、霅溪开始,到云雾缭绕中的树木、烟树,再到连城借寇恂、湖山当大郡等诗句中,诗人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将家乡的美丽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自豪。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深深关怀和热爱之情。在“水寺题诗遍”一句中,诗人回忆了自己曾在水上寺庙题诗的情景,这既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肯定,也是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在“田家问俗频”一句中,诗人则关注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
诗歌最后部分,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指出治理国家需要先调和关系、振兴事业、建设城市、分配税赋等方面的工作都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和谐有序。这些内容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方略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关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美丽风景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福。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和感悟的记录,更是对国家治理方略的思考和展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