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九月黄河水,平陆鱼龙吹浪起。
飞霜萧萧鸿雁来,禾黍漂流桑枣死。
大风怒号扬飞尘,白昼剽掠如无人。
官军不诛海东贼,县吏乃杀西村民。
夜闻羽书起丁力,老稚嗷嗷向谁泣。
我当六十将奈何,扶杖淮南望淮北。
闻中原河决盗起有感
元代诗人成廷圭所作《闻中原河决盗起有感》描绘了九月中原地区黄河泛滥之情景,并反映了民间疾苦与官府的不作为。诗中的“飞霜萧萧鸿雁来”,以自然景象映射时局之动荡。而“大风怒号扬飞尘”,则直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诗末“我当六十将奈何,扶杖淮南望淮北”,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诗歌原文:
中原九月黄河水,平陆鱼龙吹浪起。
飞霜萧萧鸿雁来,禾黍漂流桑枣死。
大风怒号扬飞尘,白昼剽掠如无人。
官军不诛海东贼,县吏乃杀西村民。
夜闻羽书起丁力,老稚嗷嗷向谁泣?
我当六十将奈何,扶杖淮南望淮北。
注释与赏析:
- 中原九月黄河水:描述了九月份的中原地区黄河泛滥的景象,黄河的水势汹涌,使得陆地上的鱼龙都受到了影响,掀起波浪。
- 飞霜萧萧鸿雁来:用飞霜和鸿雁的描写,表达了秋天的寒冷以及候鸟迁徙的自然现象,同时也隐喻着战乱带来的凄凉。
- 禾黍漂流桑枣死:黄河的水势凶猛,使得庄稼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种植的桑树和枣树也被冲毁,农作物遭到严重的损失。
- 大风怒号扬飞尘:强烈的风力使得尘土飞扬,这不仅造成了视觉上的混乱,也暗示着社会的不安和战争的残酷。
- 官军不诛海东贼,县吏乃杀西村民:这里的“官军”和“县吏”可能指地方的官员或官吏。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在国家大事未明的情况下,地方官吏却趁机滥杀无辜百姓的腐败行为,反映出社会管理的混乱。
- 夜闻羽书起丁力:夜晚听到紧急文书的通知,意味着有新的战事即将爆发,需要征集士兵。这一句表现了战争动员的社会现实。
- 老稚嗷嗷向谁泣?:表达了民众因战争而流离失所、无助的哀鸣。这里不仅描述了战场的残酷,也表达了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 我当六十将奈何,扶杖淮南望淮北:诗人感慨自己的年纪已高,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感到无奈和悲凉。最后,他只能扶着拐杖望向北方,那里是家乡的方向,也是他的故乡淮南。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乱的诗篇,它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希望唤醒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诗句提醒我们不忘过往的痛苦,共同期待未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