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伤时事,干戈郁未开。
百年驰白日,万里涨黄埃。
废苑犹花柳,荒城但草莱。
登楼作赋罢,不独仲宣哀。

【注释】

感时二首:杜甫有诗《感时》二首,共四句。触目伤时事——触目:看。指看到眼前景象;时事:时局、国事;干戈:古代的兵器,泛指战争。郁未开——郁结不开。百年驰白日——百年:一生。驰:奔驰,疾驰。白日:太阳,比喻光明和正义。万里涨黄埃——万里:万里长空。黄埃:尘土飞扬。形容战乱之后大地荒芜,烟尘蔽天的景象。废苑犹花柳——废苑:荒废了的园林。犹:还,仍然。花柳:花木、柳树。荒城但草莱——荒城:被战火毁坏了的城郭。犹:仍然,依然。草莱:杂草,野草。登楼作赋罢,不独仲宣哀——仲宣:东汉末年的祢衡,字正平,文才出众,曾为曹操所忌。后因称祢衡为“仲宣”。登楼作赋罢,不独仲宣哀——登楼作赋:登上高楼赋诗作文。赋:古代的一种文体,以韵文叙事抒情为主的文学作品。不独仲宣哀:不只是仲宣一人悲伤,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悲痛之情。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所作。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中间由景及情,层层递进,最后以“登楼作赋罢,不独仲宣哀”作结,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怀。

首联:“触目伤时事,干戈郁未开。”这两句是说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色,便不禁伤心起来,因为战祸频仍,没有结束。“触目”,是说眼望四周。“干戈”,指武器和战争。“郁”,同“蓄”,蕴藏,积蓄;这里指战争还没有爆发。“未开”,指尚未平息。这两句写诗人目睹战乱之惨而心为之悸,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百年驰白日,万里涨黄埃。”这两句意思是说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都在驰骋疆场,为国争光。然而如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战火焚烧,满目疮痍,令人悲愤交加。这里的“驰白日”用典,指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霸诸侯,功高震主,晋文公想立他为王,他却隐居山林不愿出仕,并割下大腿上的肉烤熟献给文公,以示忠诚。后来他被人杀害,尸体放在晋侯的车上,车轮滚滚向前滚动,他的血溅到车上白布上,就化成一道红光,所以后人称他的忠义精神为“白日”。而“千里黄尘”则暗指当时遍地战火,烟尘漫天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痛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颈联:“废苑犹花柳,荒城但草莱。”这两句写诗人所见之景。荒废的园林里,只有枯萎的花柳;荒凉的城池里,只有杂草丛生的土地。这里的“废苑”和“荒城”都是指战乱后被破坏的地方。这里的“犹”字写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惋惜之情;“但”字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荒凉景象的无奈与悲怆之情。

尾联:“登楼作赋罢,不独仲宣哀。”这两句是诗人感慨万千之下所作的结论。诗人登高远眺,面对一片废墟,深感痛心疾首,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这两句既总结了全诗的内容,又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虽身处乱世,但心中仍有一颗爱国之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