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刍秣渭川波,振刷骁腾意气多。
政好骈趋驾黄屋,临危踶啮奈君何。
【注释】1、玉山:喻指高峻的山峰。刍秣(chú mò):喂养牲畜用的草料。渭川:渭水之川,指关中平原。2、振刷:振奋。3、踶啮:用脚狠踢。4、政好:喜欢,这里指君主喜好。5、黄屋:古代帝王的车盖,用黄金装饰。6、君何:对君主发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写唐人两马图。诗中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活力。
首句“玉山刍秣渭川波”,以玉山、刍秣、渭川三个词语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景色。玉山代表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刍秣则是指喂养牲口用的草料,体现了民生的安定;渭川则是关中平原的一部分,展现了国家的富饶。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次句“振刷骁腾意气多”,通过“振刷”和“骁腾”两个词语,表达了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意气风发,英勇无畏,展现出了大唐帝国的强盛。
第三句“政好骈趋驾黄屋,临危踶啮奈君何”,描绘了一幅君臣共商国事的画面。在这里,“政好”一词表明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骈趋”指的是众多朝臣纷纷进言献策;“驾黄屋”则是指乘坐着华丽的马车,象征着皇帝的地位和权威。然而,当国家面临危机时,一些大臣却表现出了自私自利的一面,甚至不惜用脚狠踢皇帝。这一部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矛盾现象,即在国家危难之际,一些忠臣义士仍然保持着忠诚的本色,而另一些奸佞之徒却趁机谋取私利。这种反差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唐人两马图的描述,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现象。它既是对盛世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黑暗现实的揭示。通过对比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