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上水涵天,月色偏宜李谪仙。
应笑吾曹杀风景,碧桐窗下对灯眠。

【注释】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为一年中月圆之夜。

吕仲实:作者同乡人。

李内翰:李格非(1089-1156),字文叔,北宋时曾任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以文章名于世。

谪仙:李白的别称。

碧桐窗:指有绿竹的窗户。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中秋佳节,当时苏轼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与同乡友人吕伯恭(仲实)在端州共度中秋,并有感于李格非不在身边。全诗先写景再抒情,由景及人,抒发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大明湖上水涵天”,写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皎洁的月光。“涵”字用得十分巧妙,它不仅形容湖水被月光照亮,还暗示了诗人的心情,因为“涵”含有包容、容纳之意,而此时诗人的心情却是“不见李公来”。

次句“月色偏宜李谪仙”,写月色之美,更突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谪仙”一词用得极妙,既点明了李格非的身份(他曾因直言进谏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移汝州团练副使,又徙戎武军节度副使,人称“李谪仙”),又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三句“应笑吾曹杀风景,碧桐窗下对灯眠。”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他本想借着明亮的月光,好好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却没想到却要在这碧桐窗下对着灯火入梦。这一句中的“应笑”二字,既写出了自己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好友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