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未有二十强,清门士子堪悲伤。读书矻矻穷昼夜,弄笔往往多篇章。
世人谩歌蒿里曲,地下应作修文郎。君不见江城南有客不识字,华缨紫绶须如霜。

【注释】

永丰:县名,在江西。曾明善秀才:曾为明良、明善的合称,指作者的朋友曾明良。挽诗:悼念死者的诗词。

三十未有二十强:三十岁的时候没有达到二十岁强壮的年龄。强:强壮。

清门士子:指有学问的人。清,清廉,高洁;门,门第,家世。

孜孜(zī)矻矻:勤勉不懈的样子。穷昼夜:整日整夜。

弄笔:拿笔写作。往往:常常。多篇章:有许多文章。

蒿里曲:古曲名,借指送葬歌。蒿,野草。

修文郎:汉代博士,掌修国史。这里泛指做官。

君不见:你不见吗?君,代词,犹“您”。江城:古郡名,今属江西省南昌市。

不识字:指不识字,不会写字。华缨紫绶:华,同”花”,彩色丝绳;缨,古代帽子上的飘带;紫绶,一种紫色丝带。古代用彩色丝带系于腰上,表示官位高。须如霜:形容人鬓发雪白,年事已高。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悼的是作者好友曾明良。全诗共四首,此其一也。

开头两句,诗人写自己与朋友的交往。“三十未有二十强”,说自己虽至三十岁而身体并不强壮。这一句是虚写,以反衬下文的实写。

“清门士子堪悲伤”,则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清门”指出身高贵,家境清贫。“士子”指读书人。“堪悲伤”三字直抒胸臆,表明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诗人写自己与朋友的生活状态。“读书矻矻穷昼夜,弄笔往往多篇章”,说明自己与曾明良一样,日夜勤奋读书作文,创作了大量作品。“矻矻”,“往往”,都形容刻苦努力的样子。“穷昼夜”、“多篇章”都是突出勤奋之意。

诗人写对朋友的悼念之情。“世人谩歌蒿里曲,地下应作修文郎。”诗人说,世人都在唱那悲壮的送葬曲,但死者在地下一定会成为一名修文郎的。这里,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之情。最后,诗人以感慨之句作结:“君不见江城南有客不识字,华缨紫绶须如霜。”诗人以江城为背景,写出了友人虽身处高位却不识字的可悲境遇,同时,以白发苍苍的形象,暗示出友人已经离世,表达了对逝去的好友的无限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