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道人住幽燕,相知垂及二十年。黄冠羽衣固不与众异,心脾一片常若冰雪之洒然。
瞳子点漆黑,两颊朝霞鲜。不知世有熊经鸟伸吐纳炼摄之秘诀,方寸坦坦泓渟渊。
闾阎府署得失已不挂齿颊,炼丹蜕骨又不形语言。
不曲意谐俗而俗自喜不超然,逃名而名自贤。不为壶公左慈之幻眩,不为祀灶却老之诞谩。
病者相谒径走马往救,不屑屑责报归来燕坐高槐轩。
艺精时犹闭户究难素,客至大叫拍案治具倾玉船。
共谈南土风物辄欢笑京衢,风沙暑雨亦复不厌能留连。
我为道人写真已太逼,何用缣素施丹铅。他年史笔不传方士传方技,历历为我徵长篇。

【注释】

天台: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相传为东汉道士张道陵曾在此修炼成仙的地方。

相知:相互了解。垂及:长达二十年之久。黄冠:道士之帽。羽衣:道士之衣。固不与众异:当然与众不同。心脾:指心。常若冰雪之洒然:心地清净如冰雪一般纯洁。瞳子:眼珠。点黑:瞳孔呈黑色。两颊朝霞鲜:面庞红润如朝霞。熊经、鸟伸:都是道家养生延年的法门。吐纳:吐气和吸气。炼摄:炼制丹药的秘诀。方寸:心,这里比喻心胸。坦坦:开阔的样子。泓渟渊:深水,喻心境如深渊。闾阎(lǘ yán):里巷。府署:官府。得失:成败。已:止,表转折。不挂齿颊:不在意。炼丹:指服食丹砂以求长生不老。蜕骨:指修炼成仙,脱却凡骨。不形语言: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不曲意谐俗而俗自喜不超然:不迎合世俗而使世俗自得其乐,不超越世俗而使世俗自安。逃名:隐居,避世。名自贤:以隐逸为高。壶公:传说中的仙人。左慈:东汉时期的道士。幻眩:幻术迷惑。祀灶:祭祀灶神。却老:延年。诞谩:荒唐不实的说法。病者相谒:病人前来求医。径走马往救:不顾骑马急行去救助病人。不屑屑责报归来燕坐高槐轩:对来治病的病人不屑一顾,回来后在槐树下高高坐着。艺精:技艺精湛。时犹闭户究难素:时常闭门研究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时常。素,这里指“素问”(一种古代医学著作)。客至大叫拍案治具倾玉船:客人来了大呼一声,将案上的东西都推翻了。治具,即治疗工具,引申为医生的医术。

共谈南土风物辄欢笑京衢:一起谈话,谈论南方的风土人情,总是开怀大笑。京衢,京师,泛指京城中。风沙暑雨亦复不厌能留连:风沙暑雨也不怕,依然喜欢在这里流连。

我为道人写真已太逼:我给这位道人画像,已经太逼真了。太逼,过于逼真、过分刻画。何用缣素施丹铅:何必用丝帛来绘画,施用朱丹来着色?施丹铅,用丹砂和朱砂等颜料绘画。他年史笔不传方士传方技:将来历史家记载时,不会记载道士们的方术,只会记载那些有实际效果的技艺。历历为我征长篇:《史记》会给我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些事迹。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题壁诗,内容涉及作者对道教的看法和对友人交往的描述。诗人以一位隐逸道士的生活和交往作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首联写天台道人住在幽燕,相知达二十年,道人的修炼生活非常独特,他的服饰、行为和普通人不同,而且他的内心世界非常洁净。颔联进一步描绘道人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他的眼睛深邃如黑漆,面色红润如朝霞,对于世间的名利并不看重,他的心境如深不见底的潭水。颈联则描绘他与世俗的交往方式,他不迎合世俗,也不追求名声,而是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尾联则表现了他对于道教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修炼不在于外在的功夫和技巧,而在于内心的修炼和修养。他欣赏朋友之间的真诚交往,而不是虚伪的应酬和攀比。

整首诗通过对天台道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淡泊、高洁的隐士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诗人以道人来比喻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在于外在的功夫和技巧,而在于内心的修炼和修养。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独特,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