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旧制此能存,铭刻昭昭汉后元。
太守未惭司马徇,未信左契不虚言。
汉会稽铜虎符
【注释】:
- 汉会稽:汉代的会稽郡。
- 牙璋:古代用作信物或凭证的象牙制印章。
- 旧制:指汉代以前的制度。
- 铭刻:用文字刻在器物上。
- 昭昭:明显,清楚。
- 司马徇:指司马相如(汉武帝时著名的大臣、文士),他曾任成都郡太守,后来因事被免职,据说他到长安后曾以铜虎符为信物,表明自己的清白。
- 左契:指契约文书,这里指信物。
- 未信:不相信。
- 不虚言:没有虚假的话。
【翻译】:
汉会稽郡的铜虎符,
旧时的制度仍然保存至今。
铭刻在铜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这是汉朝的最后几年。
太守不会因为司马相如的事情感到羞耻,
因为他没有做任何虚假的承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诗,主要讲述了汉末时期,铜虎符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和象征,其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诗人通过对铜虎符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诗歌开篇便提到“汉会稽铜虎符”,这是对地点和物品的具体描述,也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了背景。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铜虎符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它是汉代制度的延续和见证。这里的“牙璋旧制此能存”意味着这个物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或装饰品,而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人转向对铜虎符的象征意义的探讨。他指出,铜虎符上的文字清晰可见,象征着汉朝的最后一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期。而“昭昭汉后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象征的重要性,即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标记,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诗人通过对比“太守未惭司马徇”和“未信左契不虚言”,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和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历史上有争议和误解,但历史本身是公正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理解并接受过去的事实。
这首诗通过对汉末铜虎符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古人的怀念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人性的思考。这种深入历史、挖掘历史内涵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借鉴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