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

【注释】

①瓶锡:僧人的行囊,指佛事用品。

②藤萝:山间的藤蔓和树萝。

③翠微寺:在天目山北麓。

④梵寂:佛教语,指诵经打坐,使心灵寂静。

⑤禅深:禅宗修行深入。雪到衣:形容冬天的寒冷。

【赏析】

此诗为送僧还天目的赠别之作。

首句“瓶锡乱峰西”,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诗人送别友人,正逢秋末冬初,霜气已浓,寒意袭人。诗人把瓶锡、乱峰作为送别友人的背景来写。乱峰是山中之峰,瓶锡是僧人所带,乱峰与瓶锡都是自然景物,诗人把它们联系起来,以突出送别之情。

次句“藤萝昼掩扉”,“掩”字用得十分传神。诗人不说门被藤萝挡住了,而是说藤萝遮掩住了门。因为瓶锡中有香炉,僧人在诵经时,香烟袅袅上升,飘进藤萝丛中。这样一写,便显得清幽雅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四两句“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幽静。“山藏翠微寺”一句,诗人把山、寺都写得很美,但重点不在写山、寺本身,而在写山寺的幽静。山中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清风明月、松涛梵钟之声。“藏”字既写出了山中的静谧,又写出了山寺的幽深。

五、六两句“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进一步写出了山寺的幽静。“梵寂”一词,既写出了诵经的僧人之静,又写出了诵经的声音。磬音入耳,更显出诵经时的宁静。“禅深”一词,既写出了禅师修道的深奥,又写出了修道的心境。雪落禅师之衣,可见禅修之深。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对僧侣的深深怀念之情。

七、八两句“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曾行道处”指曾在此修行的地方。这里,诗人想象那片山林之中的修行者,已经忘却了人间的名利得失、功名利禄之心,而像猿猴那样自在地生活了。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对僧侣的深深怀念之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诗是一首送别词,全篇紧扣“送”字,通过写瓶锡、乱峰、藤萝、山、寺等景物,抒发送别友人的情怀。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