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月祠原庙,都人忆故宫。
当年驾幸处,乔木鸟呼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首联写景灵宫的原庙,用“都人忆故宫”点出孟门,即唐玄宗曾到孟门,后在长安建兴庆宫,称南内或西内,又称大明宫。第二联写当年唐玄宗驾幸处,乔木鸟呼风,写出了当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第三联写“乔木”之盛,是借昔年之事以喻当今之事,暗寓今不如昔之意,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于国事的忧虑。最后一句为全诗主旨所在,也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答案】
(1)孟月:孟冬。孟门:指洛阳城北门。《元和郡县志》卷一载:“洛城门曰孟津,在偃师县东北二十里。”孟门原为东、西二城,东汉时合称洛阳城。祠原庙:孟门原为唐洛阳城的一部分,因祀唐玄宗而名之。孟门原庙即指唐洛阳城。都人:都中之人,指唐朝京都洛阳人。故宫:指唐京师长安城。唐玄宗于天宝十四年(755)从东都洛阳迁都至西都长安,改洛阳为东都,故称唐玄宗所居为“故宫”。
(2)乔木:高大的树木。乔木,高树。呼风:鸣叫,发出声音。这里指树上的鸟儿鸣叫。
赏析:
孟门,在偃师县东北,是唐代洛阳城的北门,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东端入口。开元四年(716),玄宗自东都还京,诏立祠庙祭祀。此诗即为追述此事而作。
“孟月祠原庙,都人忆故宫”,开篇即点出孟门祠原庙,并交代其由来,为下文抒发感慨作好铺垫。孟门是唐洛阳城北门,也是隋唐大运河东端入口。开元四年(716),玄宗还京,诏立祠庙祭祀。此诗即为追述此事而作。
首句直承题目中的“祠原庙”。“孟月”,农历十月,孟月之祠即指孟门祠。原庙指唐玄宗还京时的旧庙,也就是开元四年(716)玄宗回京时所立的祠庙。孟月祠原庙,即孟门祠原庙,即指玄宗还京时的旧庙。“都人”代指唐都洛阳百姓,“忆故宫”则是指怀念唐京师长安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孟月祠原庙,洛阳人都记得唐京师长安城。这句诗直接交代了孟月祠原庙的地点,以及孟门祠堂原庙的由来。
“当年驾幸处,乔木鸟呼风”,这两句诗则是对孟庙原庙的具体描写。当年,即唐玄宗曾经驾幸过的地方,驾幸即皇帝出游的意思,指皇帝外出巡幸,视察民情,安抚民心的行为。乔木,高大的树木,指庙前的参天大树,也比喻那些有权势的人。“乔木”在这里既指庙前的参天大树,也比喻那些有权势的人。“呼风”,指鸣叫声,也指大风呼啸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年唐玄宗驾幸的地方,现在还有那棵参天大树,树上的鸟儿在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首诗通过回忆历史往事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首联写景灵宫的原庙,用“都人忆故宫”点出孟门,即唐玄宗曾到孟门,后在长安建兴庆宫,称南内或西内,又称大明宫。第二联写当年唐玄宗驾幸处,乔木鸟呼风,写出了当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第三联写“乔木”之盛,是借昔年之事以喻当今之事,暗寓今不如昔之意,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于国事的忧虑。最后一句为全诗主旨所在,也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