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出同谷,凄凉赋七歌。
日斜驴背上,白发似诗多。
注释:我孤独地离开这同谷,心情凄凉地写下七歌。太阳西斜,我在驴背上行走,满头白发如同诗一样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开同谷后的心情。他孤独地离去,心中充满凄凉之情,于是写下了七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的“日斜”和“驴背”等意象,描绘出诗人独自行走在黄昏的道路上,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同时,通过对比“白发”和“诗多”,诗人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岁月蹉跎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牢落出同谷,凄凉赋七歌。
日斜驴背上,白发似诗多。
注释:我孤独地离开这同谷,心情凄凉地写下七歌。太阳西斜,我在驴背上行走,满头白发如同诗一样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开同谷后的心情。他孤独地离去,心中充满凄凉之情,于是写下了七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的“日斜”和“驴背”等意象,描绘出诗人独自行走在黄昏的道路上,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同时,通过对比“白发”和“诗多”,诗人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岁月蹉跎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秋水为神玉为骨,山矾是弟梅是兄。 恍然坐我水仙府,吾与汝曹俱眼明。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秋水:指清澈的水。 - 神:这里形容水的澄澈和纯净。 - 玉:用来形容山矾的颜色。 - 矾是弟:山矾可以比喻为弟弟一样的存在。 - 梅是兄:梅花可以比喻为哥哥一样的存在。 - 恍惚:形容诗人对画面的感受,像是坐在画中的场景中。 - 水仙府:将水仙比作神仙居住的地方。 - 吾:我。 - 汝曹:你们。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繁华渐觉枝头少,冷蝶寒蜂尽不来: - 繁华渐觉:这里“繁华”指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而“渐觉”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感觉上这些繁盛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 枝头少:意味着花朵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自然老化、病虫害或其他原因导致花朵凋谢。 - 冷蝶寒蜂尽不来:这里的“冷”和“寒”可能指的是天气变冷,蝴蝶和蜜蜂因为寒冷天气不愿前来觅食或停留,从而减少了对花朵的拜访。 2.
【注释】 潮发江门:潮水从江门涌出,泛指长江。 百馀里:指距离约一百余里。 芙蓉湖: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为秦淮、长江汇流处。 上头:上面,岸上。 袅袅秋风吹榉柳:风轻轻吹动榉柳,使它们摇曳生姿。榉柳,即榉树。 云气:指天空中弥漫的云。 盖船楼:云气覆盖了船只的楼阁。 【赏析】 这是一首记舟中的景色。诗人乘着一叶扁舟,在晨曦中顺流而下,经过芙蓉湖,远望江门,两岸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天光云影
过沙湖赋竹枝诗 白沙湖月色与水银之景 1. 诗篇开首 - 白沙湖头月色新 - 描写月光之美,营造宁静夜晚氛围 2. 水银般湖面 - 白沙湖里水如银 - 形容湖面波光粼粼,如银白色光泽 3. 音乐元素引入 - 可是吴宫双玉管 - 提及古代乐器玉管,引起联想 4. 音乐与情感共鸣 - 听得一声愁杀人 - 通过音乐引发忧愁情绪,强化诗歌主题 5. 诗人情感抒发 - 表达对故乡思念与哀愁 -
注释: 1. 天河垂地月光白:银河像一条巨幅白绢垂挂在天边,月光洒满大地。 2. 荻岸秋连野水青:芦苇丛生的岸边,秋天的景色与清澈的河水连成一片。 3. 浪静野沤来片片:波浪平静,水面上泛起一片片的泡沫。 4. 橹摇枫叶下冥冥:船桨摇曳,落叶纷纷飘落,夜色朦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江景的小诗。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
【注释】 1.无声星光驾秋色:指星光暗淡,没有光芒。驾:驾驭、引导。 2.即看露气薄人衣:指秋天的露水沾湿了衣服。即:就。薄:沾湿。 3.逶迤流吹天头落:形容秋风在天上飘荡。流吹:流动吹拂。 4.泼剌惊乌树里飞:形容乌鸦惊飞。 5.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无声星光驾秋色”,以静衬动,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次句“即看露气薄人衣”则从触觉角度写出了秋天的特征,让人感觉到凉意
寄则明二首 其二 几树芙蓉近水低,碧沙凉露泣莎鸡。月边已有南来雁,飞过荻江官渡西。 注释: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这里指近水边的荷花;碧沙指沙滩,凉露即清冷的露水;莎鸡是一种昆虫,这里用来作比喻,形容月光下清凉的水面上,荷叶上闪烁着露珠。南来雁指的是南方来的燕子,这里用来形容傍晚时分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荻江是指长江下游一带的水域,官渡是指古代的一种渡口名称。 译文: 几棵树上的荷花靠近水面
题萱蝶图 堂前萱草散满地,朵朵幽花也可怜。 绝爱筼筜相映带,生憎蛱蝶舞留连。 【注释】 萱草:一种野草。 筼筜:水边长有的一种植物,叶子可编织器物,古人常以作书简的代称。 生憎:很讨厌。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全诗通过描写“堂前萱草”与“筼筜叶”、“蛱蝶”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堂前花草的喜爱及对“生憎蛱蝶”的厌恶之情。 首句写堂前的萱草。萱草是一种蔓生植物,它的叶片细长而柔软,像女子的长发
【注释】吴淞:古称,今属上海市。 九月渡江江水落,荻花岸岸与秋连。 译文:九月时,江水已退,江边长满了荻草,岸边的荻花和秋天一样相连。 赏析:诗人在九月渡江时,目睹了江边荻花的景象,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首先描绘了江边秋日的景致——满眼的荻花,一色黄澄澄,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这让人感到无比的欣喜。然而,当诗人想到江水也早已退去,而那满江的荻花又该如何收拾呢?于是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注释】 和靖: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他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植梅千株,不娶不仕,世称“梅妻鹤子”。看梅图:即《题和靖看梅图》。 鵁鶄(liǎo huī):一种水鸟,形状像凫,嘴长而直,羽毛白色,脚红色。 【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的《题和靖看梅图》。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梅花图画。首二句以问作答,写和靖墓前梅花依旧盛开;三、四句则写和靖墓前的景物。 全诗构思巧妙,用语自然,形象鲜明
【注释】 1. 掾郎辟举南州掾:指东汉时南阳人蔡邕曾任尚书令,后为侍御史、太仆等职。 2. 炳炳才名早岁收:才名炳然,早年即已声名远播。 3. 幕府简书闲白昼:官府里文牒如山,公务繁忙至日上三竿(白昼)。 4. 戟门旌旆卷高秋:门前旌旗飘扬,秋天的风也似在卷动。 5. 花开拟上瀛洲看:花儿盛开的时候,想要登上瀛洲观赏,但不知能否成行。 6. 酒熟频为鉴曲游:饮酒时常常以酒作乐,欣赏乐曲。 7.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登淀山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第一部分 诗句: "一上湖南淀山寺,寺门高开秋树颠。" - 注释: "上" 是动词,表示登上;"湖南淀山寺"是地点,指代作者所到达的具体寺庙位置;"寺门高开"形容寺庙的大门高大而壮观;"秋树颠"则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首次踏入寺院时的第一印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宴席的诗,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首句“花落铜盘蜡炬融”,点明时间是在夜晚,且为宴会之时,用铜盘盛放鲜花,以蜡烛照明,营造出温馨、幽雅的气氛。“花落”二字,既写出了花瓣飘落的情景,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而“融”字则描绘了蜡烛渐渐熔化,烛光渐渐暗淡的情形,烘托出一种静谧而又寂寞的情绪。 次句“逶迤春色照芙蓉”,则是对宴会中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人运用拟人手法
【注释】 三月:农历三月。南江:指长江之南。属(zhǔ)晚晴:即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留连:徘徊留恋。䑽(yī):野菜名,即莼菜。 【译文】 三月间从江南渡口过江,正是暮春季节天放晴。 在花丛中徘徊留恋不忍离去,把酒斟满准备迎接潮汛来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作者心情的诗歌。首句点明时令,次句写景,三、四两句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月”二字点明时间,说明是春天
《杂诗五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以下为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开船收雨色,新水达春江。 - 开船:启动船只开始航行的动作。 - 收雨色:意味着天气转晴,雨水被收起。 - 新水:刚经过的水流。 - 达春江:春天的江河。 - 赏析:通过描述船只启航后天气的变化和河流的流动,表达了一种希望和新生的情感。 2. 鸂𪄠元无侣,雎鸠自一双。 - 鸂𪄠:一种水鸟,这里用来比喻孤独。 - 元无侣
注释:在蓝天归去的大雁中,看到喜讯;在密林深处的莺鸟中,听到悦耳的歌声。 落日春愁里,怀人浩荡心。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写天、地、树、鸟之景,次联写花、鸟之景,三联写日、月之景,末联写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