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居娄西村,岁月嗟屡过。
桑麻八口家,仅示免饥饿。
公田倩牛耕,痴儿固慵惰。
虽乏甘脆供,所赖出舂磨。
前荣荫高榆,后坡竹千个。
薰风飒然来,自足偿高卧。
念无谢傅才,甘受娄公唾。

【注释】

  1. 田居书怀:写在隐居的田园生活中所感。书怀,书写心得。
  2. 娄西村:即上元县(今属安徽省)西乡之娄村。
  3. 嗟:叹词。
  4. 桑麻:泛指农作物。
  5. 八口家:八口之家。
  6. 仅示免饥饿:仅仅表示免除饥饿而已。
  7. 公田:官田。倩(qian):借。牛耕:以牛耕作。
  8. 痴儿:愚笨的儿女。固:固然。慵惰:懒惰。
  9. 甘脆供:甘美可口的食物。
  10. 出舂磨:用春杵舂米。
  11. 前荣荫高榆:从前荣耀时,高高的榆树荫蔽着。
  12. 后坡竹千个:后来贫穷时,竹林茂盛。
  13. 薰风:暖风。飒然来:忽然吹来。
  14. 自足偿高卧:自得其乐足以偿还高卧。
  15. 谢傅才:指谢安有才华。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封为豫州南郡太守,任吏部尚书兼侍中,领扬州刺史,加卫将军,都督征讨等军事,封始兴郡公、太傅、丞相等职,故称谢傅。谢安为人宽和,遇人接物,常说:“我与卿共事以来,未尝见有喜愠之色。”他善于清谈,能文善武,有政治远见卓识,为当时南朝最大的权臣之一。《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他晚年退隐于会稽东山,自号“东山居士”。这里说他甘愿做“东山居士”,意即谢安有才能,不愿为官而隐居,但并不因此就感到遗憾或羞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娄西村的田园生活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感,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僻居娄西村,岁月嗟屡过”,写诗人隐居在娄西村的生活。这里的“娄西村”指的是现在的安徽省上元县西乡娄村。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年头,感叹岁月飞逝,自己已经多次过了这个年纪。
    诗人转向对家庭的描述,“桑麻八口家,仅示免饥饿。”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勤劳的家庭画面,全家人都忙于种植桑麻,努力地维持生计,只求能够勉强避免挨饿。
    第三句“公田倩牛耕,痴儿固慵惰”,继续描述家庭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家中的孩子,表现出他们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孩子虽然被雇佣来耕种公田,但他们却显得懒惰而不勤快,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第四句“虽乏甘脆供,所赖出舂磨”,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困境的认识。尽管家中缺乏美味佳肴来供养家人,但诗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食物供孩子们食用,就足够了。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家人深深的关爱。
    第五至七句“前荣荫高榆,后坡竹千个;薰风飒然来,自足偿高卧”,则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优美以及他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居住的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念无谢傅才,甘受娄公唾”,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期望和展望。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得到安宁和满足,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谢安这样的贤者的态度,即使他曾经受到过排挤和误解,但他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尊严,不被世俗所动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