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瓠若悬瘿,宜瓢亦宜笙。
笙将用合雅,瓢以供酌烹。
吾为苦瓢谋,任力不任声。
荐劳铏鼎间,自足资养生。
物贱终反贵,吹万岂其情。

译文

苦瓠若悬瘿,宜瓢亦宜笙。
笙将用合雅,瓢以供酌烹。
吾为苦瓢谋,任力不任声。
荐劳铏鼎间,自足资养生。
物贱终反贵,吹万岂其情。

注释

  • 苦瓠: 一种植物,果实可食,也可制成乐器。
  • 悬瘿: 指葫芦形状奇特,颈部有瘤状突起。
  • 宜瓢亦宜笙: 适合用来盛水也适合用来制作乐器。
  • :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通常由多个音管组成。
  • 合雅: 符合雅致的审美标准。
  • 供酌烹: 可以用于饮用或烹饪。
  • 任力不任声: 重视使用功能而非追求声音的华丽。
  • 铏鼎间: 指的是厨房中的小铁锅。
  • 资养生: 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养生。
  • 物贱终反贵: 事物在被低估的时候,最终会因为某种原因变得珍贵起来。
  • 吹万岂其情: 吹一万次,怎么可能只是出于情感呢?这里表达了对技艺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态度。首先,诗人描述了苦瓠(葫芦)和笙这两种不同的物品,强调它们都适用于不同的用途。接着指出,尽管笙在形式上非常华丽,但它更注重的是实用性,而不仅仅是声音的美感。然后,诗中提到了“任力不任声”的观点,即更重视物品的使用功能而非仅仅是其声音的美妙。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诗人认为,即使是最普通的物品,只要它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就足以成为养生之用。此外,诗中提到了一个关于价值转变的观点,即在被低估的事物最终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珍贵。这里的“吹万岂其情”表达了对技艺或知识的一种尊重。总的来说,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强调了在实际生活中,简单、有用的物品往往比那些外观华丽但无实际用途的东西更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