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天街一气凉,月明不复被云妨。
正当金帝行秋令,疑是银河洗夜光。
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席间醉客忙归去,独共三人尽此觞。

【赏析】

这是一首赏月诗。作者在中秋夜宴上赋闲,见一轮圆月高悬于夜空,便吟咏此诗。

首句“露下天街一气凉”,写秋露初降,天街一片清凉之景,为全篇定下了清冷、宁静的氛围。“露下”二字点明时间是在秋季,而秋天正是天气凉爽的时候,所以诗人说:“天街上的露水都凉了。”接着写到月亮明亮,没有被云遮掩,这两句诗把一个皓月当空、云彩稀疏的秋夜写得十分生动。

第二句“月明不复被云妨”,是写月光皎洁,照彻云天。“复”字用得极妙,意思是说月明如此皎洁,连天上的白云也挡不住它的光明,它自然地映入了人间。“不复”,即不再,不是不出现的意思,而是说它出现之后,再也看不见那层层的云雾了。这一层意思,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

第三、四句“正当金帝行秋令,疑是银河洗夜光”,“正当”二字承上启下,说明此时正是金秋季节,正是皇帝发布秋天的命令的时候,而诗人却误以为是银河把夜晚的光辉洗刷干净了。这里的“金帝”是指金朝统治者,这里指代的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因为当时金朝统治了中原地区。“洗夜光”,是用银河把夜光洗刷干净,这里暗指诗人看到月亮后所产生的联想,仿佛看到了银河在夜色中流动,把夜光冲洗干净,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两句话把诗人看到月亮后产生的联想表达得非常形象、生动。

接下来“鲛室影寒珠有泪”,这句的意思是说,鲛人的住处(指月亮)因寒冷而显得有些暗淡无光,就像珍珠一样在滴落着晶莹的泪水。“鲛室”指的是月亮,因为传说月中有鲛人,所以这里把月亮称作“鲛室”。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拟人化了,写得非常生动。

最后两句“蟾宫风散桂飘香,席间醉客忙归去”,写的是宴会上的景象。“蟾宫”指的是月亮,因为传说月中的宫殿叫蟾宫,所以这里用它来代指月亮。“桂”在这里指的是桂花,因为它与“月”同音,所以用来借代月亮。这句说的是宴会上人们喝到桂花酿的美酒,觉得香气扑鼻,于是都纷纷离开了座位,各自回家去了。

这首诗以赏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