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有来苏意,忧深望岁人。
一犁虽美满,犹恨不当春。

【注释】:

一字百题示商君:指商鞅变法的法令条文繁多。商君,即商鞅,战国时期秦国人。祥风:吉祥的风。

晚有来苏意:傍晚时天气转晴,万物复苏之意。

忧深望岁人:深深地忧虑着新的一年。

一犁虽美满:虽然耕作了一季,收获了丰收,但总觉不够完美。

犹恨不当春:仍然觉得春天来得太迟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联描写农人对春天的期待之情,后两联则抒发诗人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全诗以农人的心情为线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农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无奈。

首联“一字百题示商君祥风”,写农民看到商鞅的法令条文繁多,心中充满了疑惑。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改革家,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迅速崛起。然而,这些变革也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农民们面对这样的政策,既感激又忧虑。他们感激商鞅为国家带来的繁荣,但同时也担忧自己的命运会因此改变。

第二联“晚有来苏意”进一步描绘了农民对春天的期盼。在寒冷的冬天里,农民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意味着新的开始,意味着农作物的丰收。然而,春天迟迟不来,让农民们感到无比的失望和焦虑。这种情绪贯穿了全诗,成为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

第三联“忧深望岁人”,则是对农民们内心世界的深入描写。他们深深担忧着新的一年,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年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农民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任务,还要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因此,他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忧虑。这一联将农民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和辛酸。

最后一联“一犁虽美满,犹恨不当春”是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反思。尽管农民们耕作了一季,收获了丰收,但总感觉不够完美。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艰辛,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他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同情,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无奈。

这首诗以农人的心情为线索,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述和对春天的期待,展现了农民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诗句,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无奈的认识。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深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