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载月船,长安遮日手。
一网腥城市,吾于尔何有。
【注释】
- 一字百题:指《商君书》中关于法律制度的文字,共有一百余篇。
- 商君:即商鞅,战国时秦国的政治家,变法家,主张实行法治。
- 祥风:比喻好风。
- 华亭载月船:华亭是地名,载月船是形容月光如水。
- 长安遮日手:长安城在秦代有城墙,可以挡住阳光。
- 腥城市:形容城市中充满了杀气和血腥味。
- 吾于尔何有:我对你们有什么要求或期望?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商鞅变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变革的忧虑和思考。
首句“一字百题示商君”,意为《商君书》中关于法律制度的文字多达一百篇,显示了商鞅变法的深度与广度。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的担忧。
第二句“华亭载月船”,以华亭为背景,展现了夜晚的美景。这里的“月船”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艘载着月亮的船只,给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感觉。然而,这美丽的景色背后,却是残酷的现实——长安城的城墙挡住了阳光,使城市显得更加阴暗。这句诗既展示了自然之美,又暗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第三句“长安遮日手”,进一步强调了长安城的特点。城市的繁华掩盖不了其背后的残酷与暴力,如同被遮住的太阳一样无法看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第四句“一网腥城市”,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他意识到,无论是《商君书》中的法家思想,还是现实中的政治改革,都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动荡。这种“腥”味,不仅是道德上的败坏,更是社会层面的灾难。
最后一句“吾于尔何有”,则是诗人的反问。他认为,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应该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权力和利益。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变革的忧虑、反思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