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枕上梦频惊,有底秋天不肯明。
老眼近来闲泪少,那禁月下捣衣声。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砧杵的抒情小诗,诗人借砧杵声抒发自己思念远人的情感。首句“和君瑞月下闻砧”,起得突兀,令人吃惊,但读下去,就会发现这是写景,写秋夜月明,砧杵声声,而“君”字则点题,是说诗人听到这砧杵声后,就想起远方的爱人。颔联“夜凉枕上梦频惊,有底秋天不肯明。”紧承上句,写诗人因听到这砧杵声而入梦,梦中的秋夜,清冷、寂静,月光如水,砧声如潮,诗人在梦中被砧声惊醒。颈联“老眼近来闲泪少,那禁月下捣衣声。”写诗人年事已高,眼力衰退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看到秋月下的捣衣人忙碌的身影;更受不了的是那阵阵砧声,它使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最后一句“那禁月下捣衣声”,更是把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答案】
译文:
秋夜月明,砧声四起,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思。诗人想到远方的亲人,因思念之深,连做梦都梦见她(他)在捣衣,而秋
月下的砧声更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用一“恨”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注释:
瑞:吉祥。砧(zhēn):一种捶击衣服使之发出声音的工具,也泛指捣衣声。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江陵期间。前两句写景,以砧杵声烘托秋夜的寂静,表现诗人因听到这砧杵声而入梦,梦中的秋夜,
清冷、寂寥,月光如水,砧声如潮。后两句写诗人年事已高,眼力衰退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看到秋月下的捣衣人忙碌的身影。
更受不了的是那阵阵砧声,它使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最后一句“那禁月下捣衣声”,更是把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