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惶刘氏未能安,跋扈将军力拔山。
若使楚人如却子,肯教义士不生还。
【解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诗人任夔州刺史时。保汉公,即李晟,字诚己,陇西成纪人,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刘氏,指刘辟。跋扈将军力拔山:指李晟率军平定刘辟叛乱。楚人如却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楚子使申舟聘问于晋,反无礼焉,王曰:‘召赵朔而复之,不可,则已。”朔入而告其罪,王亦使人召之。朔不肯起,曰:‘《诗》云:‘夙夜在公。’‘公不及兹。’“乃止。楚人曰:‘君命不受,臣之罪也,若之何?”朔曰:‘朔也不愿为君,吾王行而不受,朔尚何归?“有君而不出,以靖乱,何为?”王闻之曰:‘忠臣也。”“楚人若却子:意为如果像刘辟那样抗拒朝廷,那么李晟就应讨伐他,让他不能生还。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担任夔州刺史期间所作的。前两句写保汉公庙的修建,后两句写刘辟的反叛。作者认为李晟平定叛将、收复长安,是忠臣义士的行为。刘辟抗拒朝廷,李晟应予以讨伐。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李晟的赞美之情及自己渴望效法李晟的心愿。
【答案】
保汉公庙
仓惶刘氏未能安,跋扈将军力拔山。
若使楚人如却子,肯教义士不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