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秦关路几多,中原无鹿海无波。
荷蓑不是人闲事,造物小儿如子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关键词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集古隐居”,这是全诗的标题,也是第一句。从这四字中我们可得知,诗人是隐居山林的。“集”在这里作动词使用,意即“隐居”。第二句写诗人离开故土,远赴他乡。“此去秦关路几多”,诗人要远赴他乡,所以问:“从这里到那里有多少路程?”“秦关”指秦地的关口,这里代指南方的边城。“几多”就是多少、许多之意。诗人要离开中原,所以发问:从中原到边疆有多少路程?第三句说诗人在途中看到的景象。“中原无鹿海无波”,中原没有鹿,大海也没有波浪,这两句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个具体感受。“荷蓑不是人闲事”,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自己对于这种情形的看法。“荷蓑”是插在头上的草帽,“非”是否定词,“人闲事”是人们应该做的事情,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然不是人该做的事,那就不要去做吧!“造物小儿如子何”,诗人把自然比作小孩,认为大自然与人类一样,也有情感,也有生命,它与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造物”是指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小儿”比喻自然界,“如子何”就是怎么样。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答案】

(1)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2)首联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情怀。颔联写诗人在途中所见,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感受。(3)颈联将人与自然界相比,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