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山灵都,凡山无与俦。
况兹琼林台,云气接神州。
岳祇扶地轴,鬼神动天球。
珠树粲瑶墄,玉衡悬清秋。
层冰积高寒,梯构靡其由。
外史洞玄化,于焉采真游。
珊珊紫霞佩,皎皎明月钩。
手携千岁藤,足弄万里流。
仰观玄圃运,俯视八极周。
缅彼大瀛海,变灭多浮沤。
悠然发舒啸,永矣此夷犹。
【注释】
上清山:即太清山,在今安徽省青阳、南陵一带。灵都:指神仙居住之所。云气:形容云彩缭绕。神州:指中国。岳祇:指神山。地轴:指大地的中央。珠树:美玉树。瑶墄:美玉堆砌成的台阶。玉衡: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象征天极。清秋:指秋天,这里指秋季。层冰:层层的积雪。外史: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人间历史的官员。紫霞佩:紫色的云霞做的带子。皎皎:明亮的样子。明月钩:月亮形如钩状,故称。手携:用手拿着。千岁藤:千年古藤。足弄:脚踢。万里流:指水流千里。玄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住的地方,在昆仑山上。缅:远望。大瀛海:大海。变灭:变幻不定。多浮沤:很多泡沫,喻指世事变化无常。悠然发舒啸:自由自在地放声长啸。永矣:永远的意思。夷犹:徘徊不前的游子。
【译文】
太清山上有神仙居住,其他大山无法相比。何况还有琼林台这样的仙境,云雾缭绕连接着神州大地。神仙们支撑着大地中央,鬼神们搅动着天上的日月星辰。美玉树璀璨耀眼,北斗七星象征着天极。层层积雪覆盖大地,阶梯曲折难以寻觅。仙人洞府中隐藏着玄机,在这里采撷真气修身养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琼林台的神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首联“上清山灵都,凡山无与俦”。开篇点题,直接描写了琼林台的神奇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仙气的世界。这里的“上清山”是仙境的代名词,而“灵都”则是指神仙居住之地。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琼林台的壮丽景色,将其与凡间的山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仙境的神秘和美丽。
颔联“况兹琼林台,云气接神州”。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琼林台的宏伟景象,将其比作能够与神州大地相连结的仙境。这里的“云气”既是自然界的元素,又暗示了仙界的神秘气息;“接神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向往之情。
颈联“岳祇扶地轴,鬼神动天球”。“岳祇”指的是神山,这里借代表达了神仙们的存在和力量;“地轴”和“天球”则是古人用来比喻天地的词语,诗人通过它们来表现神仙们的神通广大。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神仙世界的神奇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尾联“珠树粲瑶墄,玉衡悬清秋”。诗人继续描绘了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色,用“珠树”和“瑶墄”来形容美玉树的璀璨夺目;用“玉衡”来比喻北斗七星的象征意义;用“清秋”来描绘季节的变化,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希望在这个世界中获得永恒和安宁。
最后两句“层冰积高寒,梯构靡其由”。诗人用“层冰”和“梯构”来形容琼林台周围的环境特点,展现了仙境的寒冷和险峻。这里的“靡其由”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又体现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