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聒聒吠蝼蝈,枣花落尽桐阴密。
舍南舍北棹缫车,山后山前闻打麦。
新篁解箨来薰风,脱巾露坐双鬓鬔。
清泉白石足佳处,人世炎炎如甑中。

注释:

  1. 仆射山人山中四时词:仆射山人是作者的自称,这里指的是他居住在山中的日常生活。山中四时词,是指他在山中的四季生活和所见所闻。
  2. 草泥聒聒吠蝼蝈:草泥上传来的声音,是蝼蝈在鸣叫。聒聒,是一种声音,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3. 枣花落尽桐阴密:枣花已经凋零了,只剩下桐树的阴凉浓密。
  4. 舍南舍北棹缫车:在房屋的南边和北边,都有船在摇橹,就像在缫丝一样。
  5. 山后山前闻打麦:在山的后面和前面,都能听到打麦的声音,表示农田繁忙。
  6. 新篁解箨来薰风:刚刚长出的竹笋,脱去外壳,迎接着温暖的阳光。
  7. 脱巾露坐双鬓鬔:脱下头巾,坐在树下,看着自己的头发变白。
  8. 清泉白石足佳处:清泉和白石都是好地方,可以用来欣赏风景。
  9. 人世炎炎如甑中:人世间的炎热就像蒸笼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中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四季变化和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句“草泥聒聒吠蝼蝈”,以草泥上的虫鸣声为引子,引出了诗人对蝼蝈的观察。这种观察不仅仅是对动物的观察,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生命存在的尊重。
    第二句“枣花落尽桐阴密”,则描绘了枣花凋谢后,桐树荫凉更加浓厚的景象。这种景象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四句“舍南舍北棹缫车,山后山前闻打麦”,则具体描述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场景。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充满了劳作和收获的快乐,这些快乐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第五、六、七、八句“新篁解箨来薰风,脱巾露坐双鬓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日常生活。诗人通过观察新生的竹子,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通过脱下头巾,坐在树下,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一联“清泉白石足佳处,人世炎炎如甑中”,则是诗人对整个山中生活的总结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清泉和白石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对人世间炎热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又有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