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萧萧群木槁,天外秋云净如扫。
豆叶半枯鸿雁来,粳稻俱登鸡鹜饱。
白云夜下天雨霜,破篱衰草啼寒螀。
芋魁如盎茭白老,床头酒熟浮蛆香。

仆射山人山中四时词

西风萧萧群木槁,天外秋云净如扫。

豆叶半枯鸿雁来,粳稻俱登鸡鹜饱。

白云夜下天雨霜,破篱衰草啼寒螀。

芋魁如盎茭白老,床头酒熟浮蛆香。

注释:

西风萧萧群木槁(ɡǎo):形容西风吹过树梢发出萧瑟的声音。 槁,干枯。

天外秋云净如扫:天空中的秋云干净得好像刚刚打扫过一样。 净,干净。如,像。

豆叶半枯鸿雁来:豆叶半枯萎了,大雁来了。 豆叶,豆科植物的叶子。半枯,半枯萎。 鸿雁,指迁徙的大雁。

粳稻俱登鸡鹜饱:粳稻全部成熟,鸡和鹜都吃饱了。 粳稻,即粳米,一种米。

白云夜下天雨霜:在晚上,白云之下开始下雨。 雨霜,降霜。

破篱衰草啼寒螀(jiāng): 篱笆被破坏了的凋零的野草,发出悲哀的鸣叫声。 螀(jiāng),同“螳”,一种昆虫,又名寒蜩、寒蝉。

芋魁如盎(àng)茭(jiā)白老:芋魁就像一个盛满了水的大碗,茭白老了。 芋魁,芋艿(niǎn),一种块茎类植物。盎,古代的圆形瓦器。 茭白,一种水生植物,茎肥大,白色,可食。

床头酒熟浮蛆(qú)香:床上的酒已经熟透了,有蛆虫在飘着散发香气。 蛆,蛆蝇,一种小飞虫。

赏析:

这首诗是《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二收录的《山人山中四时词》,作者是唐朝的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描绘山中四季景色变化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西风萧萧群木槁”,描绘了秋风扫过树木的景象,表现出西风的力量和秋天的气息。接着“天外秋云净如扫”,描绘了天空中秋云的纯净和清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三句“豆叶半枯鸿雁来”,描述了豆叶半枯萎的情况和大雁的到来,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力。第四句“粳稻俱登鸡鹜饱”,描写了稻谷丰收的场景和家禽们吃得饱饱的样子,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最后两句“白云夜下天雨霜,破篱衰草啼寒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和衰败的草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哀鸣,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最后一句“芋魁如盎茭白老”,“床头酒熟浮蛆香”描绘了餐桌上的佳肴和酒杯中的美酒,展现了生活的惬意和满足。整首诗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