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柴扉竹里开,仙人别住好楼台。
松声忽向琴心起,云气遥从涧口来。
六代衣冠随水去,百年天地逐轮回。
兴亡总付登临外,烂醉春风卧碧苔。
【注释】
登:登上。雅宜山:地名,在今江西吉安市境内。《元史.地理志》载:“吉州,古庐陵郡。”雅宜山,又名庐陵山;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门。竹林里开:形容山色幽静;
仙人别住:指隐居山林的隐士;好楼台:美好的居处;
松声:指山中松树的声音。琴心:指琴曲《清音》;
云气:指天上云层;从涧口来:形容云气飘渺、流动之状;
六代: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公元420—589年)。衣冠:指士大夫。随水去:随着水流而去;
百年:一百年;天地:指人间;
兴亡:兴盛与灭亡;总付:全权委托;登临:登上高处;外:以外;
烂醉:醉得很厉害;碧苔:青绿色的苔藓。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首联是写景,二联是议论,尾联是抒发感慨。诗以登高望远为题,描绘了一幅雅宜山水画,寄寓了诗人对时世的忧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鸡犬柴扉竹里开,仙人别住好楼台”,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登上雅宜山,只见一座座茅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一派宁静的生活景象。这不禁让人想到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选择这样的环境来隐居。而在这里居住的仙人却显得与众不同,他们选择的是高楼大厦。诗人用“别住”来形容仙人的住所,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态度。
诗人又写道:“松声忽向琴心起,云气遥从涧口来。”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看到山中的松树随风摇曳,仿佛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乐曲,而那飘渺的云气从山涧中升起,仿佛是从天边而来的仙境。这些自然景色让诗人想起了自己曾经听过的一曲琴声,仿佛是那云气飘来的余音。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继续写道:“六代衣冠随水去,百年天地逐轮回。”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看到六代的衣冠已经随水流而去,而那百年的天地也正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化。这种变化让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生命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结束。
诗人写道:“兴亡总付登临外,烂醉春风卧碧苔。”这里的诗人似乎已经看透了世事沧桑,他已经将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他想要通过饮酒来忘却世间的痛苦,但最终还是被春风吹醒。最终,诗人选择在一片碧绿的苔藓上躺下来休息。这种无奈和孤独让诗人感到十分痛苦。
这首诗通过描绘雅宜山的美丽景色和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孤独。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