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泉鸣似殷雷,山前倒影射崔嵬。
斜阳迢递天边去,暮色苍茫溪上来。
青壁高悬西若木,丹崖半长夜明苔。
何时落日都门道,照见东城陌上埃。

注释:

  1. 山下泉鸣似殷雷,山前倒影射崔嵬。
  • 山下的泉水轰鸣声如同打雷一样,山前的倒影映照出崔嵬(高耸入云)的山峰。
  1. 斜阳迢递天边去,暮色苍茫溪上来。
  • 斜阳渐渐消失在天边,暮色笼罩着溪流的上空。
  1. 青壁高悬西若木,丹崖半长夜明苔。
  • 青色的墙壁高耸在西边像一棵大树,红色的崖壁半长着夜间发光的苔藓。
  1. 何时落日都门道,照见东城陌上埃。
  • 什么时候落日会经过都门的道路,照耀着东城的街道上的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即六幅画卷)的赞美之作。全诗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人通过对山下泉水的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壮观的画面。山下的泉水如雷鸣般轰鸣,山前的倒影则映照出崔嵬的山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描绘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人又通过斜阳与暮色的交织,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朦胧而深沉的氛围之中。夕阳西下,斜阳逐渐消失在天边,而暮色则开始笼罩住整个溪流。这种描绘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之美。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苍茫”一词,增强了画面的深度感和神秘感。

诗人通过对青壁、丹崖的刻画,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青色的墙壁高耸在西边,如同一棵大树;红色的崖壁半长着夜间发光的苔藓。这种描绘手法不仅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特点,还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感。

诗人以落日和尘埃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他想象着落日经过都门的道路,照耀着东城的街道上的尘埃。这种设想既富有想象力,又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