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王侯四起冲风,望鱼屋鳞鳞,贝阙珠宫。两驾骖螭,桂旗荷盖,浩荡西东。
试回首兮昆仑道中,问江皋兮谁集芙蓉。唤起丰隆,先逐鼋鼍,后驭蛟龙。
【注释】
双调:指诗歌的平仄声调。河伯:神话传说中的黄河之神,此处借指黄河。
激(jī)王侯:激起了王侯们的兴趣。四起冲风:四处奔走,冲向风浪。望鱼屋鳞鳞:望着波涛上层层波浪,如鱼鳞般排列。贝阙(kuò)珠宫:以珍宝装饰的宫殿。
两驾骖(cān)螭(chí):两条龙马拉着一辆车,车前有两条龙为驾驭者。骖,驾车的马;螭,传说中能喷水的龙。桂旗荷盖:桂花做成的旗子,荷花做的车盖。浩荡西东:气势磅礴地从西到东。
试回首兮昆仑道中:试着回首望去,在昆仑山的道路上。问江皋兮谁集芙蓉:在江岸上问道,谁是聚集着芙蓉花的人。唤起丰隆:呼唤丰隆神,即东方朔《大人赋》中的“灵龟”和《神异经》的“丰隆”。先逐鼋鼍:先用神赶着鼋、鼍等水族。后驭蛟龙:再用神来驾驭着蛟龙。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黄河的诗。《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但这首词更着重于写黄河的气势。作者以雄浑豪放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美丽。
全词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对黄河的感受。开头三句,写王侯们被黄河的气势所打动,他们纷纷扬马追风,去观赏黄河的壮美景色。“望”,看。“鳞鳞”,形容波浪层层叠叠,像鱼鳞一样排列。“蚌阙珠宫”,“蚌”是古代的一种宝珠,这里泛指珠宝。“珠”,珍珠。“宫”,宫殿,这里指黄河中的宫殿楼阁。
第二部分写诗人在黄河中游览的情景。“两驾骖螭”、“桂旗荷盖”,写两条龙马拉着一辆车,车上饰有桂花旗,车盖是荷花做的。“驾”,驾车。这两句写黄河中的景物,既写黄河的气势,又写出黄河的美丽,表现出诗人对黄河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写诗人在黄河中遇到神祇的故事。“试回首兮昆仑道中”,意思是说,试着回首遥望,正在昆仑山的路上。“昆仑”,昆仑山,神话中的山名。“江皋”,江河两岸的高土,也写作“江皋”。这句写诗人正在昆仑山路上行走时遇到神祇的情景。“问江皋兮谁集芙蓉”,意思是说,我在长江的岸边问道,谁是聚集着盛开的芙蓉花的人。“芙蓉”,芙蓉科植物,其花朵艳丽芬芳,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这句写诗人在昆仑山路上遇到集芙蓉的人的情景。“丰隆”,即“冯夷”,神话中的水神,这里借指神。“先逐鼋鼍,后驭蛟龙”,意思是说,我先驱赶着鼋、鼍之类的水族,然后再驾驭着蛟龙。“鼋”,一种大鳖。“驭”,驾驭。这句写诗人在昆仑山路上遇到神祇,并得到他们的帮助。
第四部分总结全词。“双调河伯”,说明这是一首双调词。“激王侯四起冲风”,意思是说,激发了王侯们的兴致,他们都要去观看黄河的壮美景色。“四起冲风”,四散奔跑着冲向风浪。“望鱼屋鳞鳞”、“贝阙珠宫”两句,是说黄河中的波浪层层叠叠,像鱼鳞一样排列,黄河中的宫殿楼阁都用珠宝装饰而成。“两驾骖螭”、“桂旗荷盖”,意思是说,有两条龙马拉着一辆车,车上饰有桂花旗,车盖是荷花做的。“浩荡西东”,意思是说,气势磅礴地从西到东。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把黄河的壮丽景象写得十分动人。全词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真挚,是一篇优秀的抒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