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赞地何高,居人汲井劳。
二钱博斗水,百丈曳修绹。
石乱山馀骨,沙深溪不毛。
岂知江海上,终日厌波涛。

【注释】:

(1)洪赞:指洪州。

(2)地何高:土地何其高啊!

(3)汲水劳:打水费力。

(4)二钱博斗水:用两文钱买一斗水。

(5)曳修绹:拖长绳。

(6)石乱山馀骨:指山上的石头多,山余的骨头少。

(7)沙深溪不毛:沙子淤积,河床深,水流不畅。

(8)江海:泛指江河湖泊等广大水域。

(9)终日厌波涛:整天被波浪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洪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矛盾,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句“洪赞地何高”,直接点明了洪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势之高。“居人汲井劳”则形象地展示了洪州居民的生活状态,他们为了打水而劳苦不堪。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洪州的自然条件优越,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艰辛。

“二钱博斗水”和“百丈曳修𫄠”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洪州的水源情况。“二钱博斗水”形容水源丰富,可以换取大量的水;“百丈曳修𫄠”则暗示了水流湍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水。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洪州水源的特点。

“石乱山馀骨”和“沙深溪不毛”两句则描述了洪州的自然景观。“石乱山馀骨”形容了山石的杂乱无章,给人以苍茫、荒凉之感;“沙深溪不毛”则描绘了河流淤积、水流不畅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这两个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深度的自然画卷。

“江海”和“终日厌波涛”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江海”既指江河湖泊等广大水域,也暗指洪州所在的洪州地区;“终日厌波涛”则表达了诗人对江海波澜起伏、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波动不定、变幻莫测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对洪州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