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多种榆,今人惟种柳。
坚脆虽不同,气尽同一朽。
此地名榆林,自汉相传旧。
但见柳青青,夹路忘炎昼。
行旅苏汗暍,车骑藉阴覆。
培植将百年,柯叶日滋茂。
驿亭当要冲,人烟纷辐辏。
崇山峙东西,步障明锦绣。
辇路中平平,形胜信天授。
宛如道衡庐,中流望云岫。
初夏别都城,攀条集亲友。
兹还秋将中,凉飙满衣袖。
物态有变容,岁月如反手。
不问柳与榆,生意要悠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然后分析概括即可。

榆林驿:地名,在今陕西榆林东南一带。榆与柳是古代常见的树种,但它们的性质却截然不同。诗人借榆与柳作对比,来说明事物的属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而并非由外在环境所决定的。“坚脆虽不同,气尽同一朽”意为:“虽然质地的坚固与脆弱不一样,但终究会走向相同的结局”。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事物的本质决定着事物的命运,而不是由外在的环境来决定。“此地名榆林,自汉相传旧。但见柳青青,夹路忘炎昼。”榆林,位于陕西榆林地区,是历史上的交通要塞。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为历代帝王的驻跸之所。诗人用“此地”指代榆林驿,意在表明自己的行踪。他看到夹道的青杨柳,使炎炎烈日变得暗淡无光,连太阳都感到惭愧了。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榆林驿地处要冲的地理位置,又表现了诗人在驿站中的所见所感。

“行旅苏汗暍,车骑藉阴覆。”“苏”,同“舒”,解除的意思,这里指驱赶炎热。“藉”,倚靠。这句大意说,走远路的人摆脱了大热天的暑气,乘车的人都倚靠在树荫下乘凉。这两句写诗人在榆林驿中感受到的凉爽。“培植将百年,柯叶日滋茂。”这句大意说,经过百年的培育,树木长出了茂盛的枝叶。这二句写榆林驿中的古树。

“崇山峙东西,步障明锦绣。”“辇路中平平,形胜信天授。”崇山峙立,左右分开,像屏风那样挡在前面,形成一条宽阔的道路直通向京城。这两句是说高大的山峰屹立着,左右分开,像屏风一样挡住前面的道路,道路平坦开阔,地势优越确实得益于皇帝的恩赐。这两句描写的是榆林驿周围的自然景观。“宛如道衡庐,中流望云岫。”这一句大意是:好像汉代的张衡的别墅就坐落在那里,从中间流淌的河流上可以眺望到远处的云彩山峰。这二句描写的是榆林驿周围的建筑景观。“初夏别都城,攀条集亲友。”“兹还秋将中,凉飙满衣袖。”这二句大意是:刚从京城回来,在初夏分别时,拉着柳枝与亲友聚了一次会;秋天又将来临,一阵秋风把袖子吹得满满的,满袖都是凉意。这二句描写的是诗人离开榆林后在旅途中的经历以及季节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感受。“物态有变容,岁月如反手。”这一句大意是:万物随着四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时光就像翻掌一样飞逝而过。这一句是说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觉。“不问柳与榆,生意要悠久。”这一句大意是:不论你种的是什么树,它都要生长旺盛,永远不衰亡。这一句是说无论种的是什么树,都要让它生机盎然、长盛不衰。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永恒不灭的信念。

【答案】

昔人多种榆,今人惟种柳。

坚脆虽不同,气尽同一朽。

此地名榆林,自汉相传旧。

但见柳青青,夹路忘炎昼。

行旅苏汗暍,车骑藉阴覆。

培植将百年,柯叶日滋茂。

驿亭当要冲,人烟纷辐辏。

崇山峙东西,步障明锦绣。

辇路中平平,形胜信天授。

宛如道衡庐,中流望云岫。

初夏别都城,攀条集亲友。

兹还秋将中,凉飙满衣袖。

物态有变容,岁月如反手。

生意要悠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