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舆清暑记初程,诏选文臣扈从行。
三字冰衔儒服贵,千年汗简史家名。
下抡葑菲惭庸学,再上蓬瀛荷圣情。
风动四方皆典训,马班彝语更争衡。

【注释】

庚辰:乾隆元年(1730)。大口:今北京附近。编修官:官名,负责编纂典籍,相当于今天的编辑工作。国史院:官署名,掌管国家史实的编纂和修订。

乘舆:乘坐皇帝的车驾。清暑:避暑、消暑。初程:开始旅行时的情景。诏选:皇帝的命令。文臣:文职官员。扈从:随从皇帝出外。行:行动。三字冰衔儒服贵,千年汗简史家名:三字冰,即“三”字形似冰,故称。儒服,古代读书人的服装。汗简,指《尚书》。汗简,用毛笔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记录。三字冰衔儒服贵,千年汗简史家名:三字冰,即“三”字像冰一样的形状。儒服,古代读书人的服饰。汗简,用毛笔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记录。千年汗简,形容这些文字记录具有长久的历史价值。

下抡葑菲惭庸学,再上蓬瀛荷圣情:下抡,选拔人才。葑菲,比喻平庸的人。下抡葑菲,选拔平庸的人。惭庸学,惭愧于自己的平庸之学。再上蓬瀛,登上蓬莱仙山。荷圣情,承担皇帝的恩情。

风动四方皆典训,马班彝训更争衡:风动四方,指广泛传播。典训,指经典的教诲。马班,指《史记》和《汉书》。马班彝训,指这两部书所载的圣贤事迹。争衡,竞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乾隆帝第一次北巡的诗作。诗中通过作者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历史背景等相关内容。

首联“岁庚辰四月廿七日车驾北巡次大口有旨伯琦由编修官升除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明日署事扈从上京”,描述了乾隆帝北巡的行程安排和任命伯琦为编修官、翰林修撰等职务的情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北巡之行的期待和兴奋之情。

颔联“乘舆清暑记初程,诏选文臣扈从行”,描绘了乾隆帝在北巡途中,乘坐皇帝御驾前往避暑胜地的情景,以及他选择文臣们一同出行的盛况。

颈联“三字冰衔儒服贵,千年汗简史家名”,以“三字冰”、“儒服”等词语来形象地描绘出皇帝威严而庄重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乾隆帝对于历史的深厚底蕴和对学问的重视。

尾联“下抡葑菲惭庸学,再上蓬瀛荷圣情”,则进一步强调了乾隆帝对于人才的重视和选拔,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关爱和关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乾隆帝北巡的壮丽场景,又体现了他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